其实,关于中国的女皇帝这件事,想清楚很难,毕竟谁能想到封建社会最顶层的那把椅子,会坐上一个女子?绝大多数人,脑袋第一个蹦出来的,都是穿着龙袍、目光炯炯、威严无比的男子。可奇怪啊,偏偏在唐朝,那个时代的权力中心里,武则天活生生顶翻了既定的规则。她不是传奇?到底是机缘好运,还是她真的有点不太一样?
史料上,武则天的出现,并非一开始就是大女主。十四五岁的年纪,被选进宫,她只是千百名女子之一。她进的是李世民太宗的后宫,名字记录下来倒是挺可爱,“武媚娘”。诗人笔下,她那时皮肤白净,眼神轻快,是标准的江南少女——可惜,李世民没怎么多看一眼。也许他年纪比她父亲还大,说不定对这种青涩的美没什么兴趣。皇帝忙着政事,又对宫妃没太多情感牵扯,她的存在感,实在微弱。谁会料到,这样不起眼的起点,竟然能引出来一场惊天动地的权力交锋?!
等到李治登基,故事才彻底变了味。李治年青,讲感情,胃口清淡,心思细腻,他看中了她。哪怕武则天后来被送到尼姑庵清修——“出家为尼”,这也是官方记载——李治没忘记她。一个女子,身份尴尬,却能重新回到皇帝怀里,这中间有没有别的推手?历史书上含糊其辞,但流言满天飞,说她机灵,懂得揣摩人心。到底是巧合还是筹谋,没几个人能说得明白。
李治让她重返宫闱,起初只是普通妃嫔而已。可没几天就成了宠妃。这背后,权力的博弈和宫廷的暗流,远不是所谓“红颜祸水”那么简单。武则天青年时期,没人否认她漂亮——可漂亮又如何?唐朝那阵,皇帝后宫有才女,有绝色,有家族背景硬的一个赛一个。武则天拿什么赢?她会观察、能包容、还有种说不清的忍耐力。她懂规矩,但也不怕破规矩。高宗李治向来性子软,遇事优柔寡断,后宫妃嫔众多,争宠激烈,武则天这样的人,倒反而成了最容易脱颖而出的那一个。
时间再往前推,谁能想到刚进宫的小姑娘会有野心?古人说她命里带主贵气,生来就“天资聪慧”,这类话听听就好。毕竟命运也得等机会。武则天在熬,每一步都不着急,就像钓鱼似的等时机。她看懂男女之权,看透帝王家情感的虚浮。李治身体本来就弱,再加上有外戚干政,政局混乱。武则天一步步上位,靠绝对的耐心。谁能想到后来的烂尾,其实早有苗头?
她对付对手很果断。史书记载,有些事手法极凌厉。比如她与王皇后、萧淑妃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那些斗争残酷到让人不寒而栗。她既能绵里藏针,又能翻脸不认人。同情也好,恨她也罢,走到那个境地,谁会手软?但历史偏偏体恤她,给了她靠自己的智谋改变命运的机会。可再怎么光彩照人的一生,背后也未必有“正义”那么多,她有过昧心时刻。
当政以后,最早的几年并不稳妥。老臣们看她不顺眼,天下士族更觉得笑话。一个女人怎么能当皇帝?事实却很快打了这些男人的脸。武则天加强政务,吏治清明,提拔新人,搞科举选拔人才。国家人口直接回升,据《新唐书》记载,上元元年户口全国达到615万户,比隋末翻了将近一倍。这可不是光靠嘴皮子能做到的。她让农民有了喘息机会,也让文人官员有路可走。一时间,整个帝国竟然井井有条起来。说她是女中豪杰?没错;说她是铁腕独裁?也不假。
但转念一想,她用刑酷烈,有时不免让人疑惑。她的酷刑,什么“问枷”、“锻炼”,很多著名大臣都死在她手上。有人觉得她过于残忍,为了维持统治无所不用其极。这和后来的明成祖、乾隆帝其实有点像。只是区别在于,武则天用人,更不讲旧习,愿意相信寒门新秀。站在阶层轻微变动的几十年里,她打开了门户,把国家搞得“活”起来。她是恶霸还是开明,这谁说得准呢?
宫闱之外,她的手腕也柔软。她善于笼络知识分子。比如狄仁杰这样的人,总能得到她的重用。有人说她是识人之明,有人说她擅长权谋。两种说法都不到底,或者说,权力本来就没有绝对的逻辑。用人不是只看忠诚,也得考虑能力。有些人不服她,却不得不为她办事儿,这是不是历史的冷笑话?
她改革宗教,有意识地利用佛教正当自己权力的合法性。“则天大圣皇帝”,听起来像神明下凡。她大力培植“周代”,希望与唐朝划清界限,也想让世人认同女皇的正统。可惜人心难测,最后还是败给了人论。后来她晚年多疑,斩杀异己,再往后国势衰微。是不是女皇制度天生不稳?又未可知。但至少唐朝在她手上,度过了十几年少有安稳光景。谁说女子不能撑国家?事实在那,任谁嘴硬也难改。
有时想,她会不会有孤独时刻?史书没细写,但那些权谋背后,总归不是铁石心肠。失去亲人、猜忌大臣、面对舆论……有些夜晚她肯定也迷茫过。可再怎么说,谁能拒绝一个人把命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样子?有人追求温柔乡,有人偏爱权杖与宫廷,不一样的选择,没法相互评判。
细看她的下场,没有喜剧色彩。武则天退位时已经七十多岁,病体羸弱。心腹大臣,子孙后代,都未必齐心。她的结局,甚至称不上圆满。但属于她的荣光,倒是无从偷走。现在网络上争议很大,有人用她的严酷说“冷血”,有人说她超越性别,是另类的女性榜样。哪一个更对?活在那个年代,她可能两种都是。
有人质疑武则天只靠美貌起家,事实怕是不止于此。十来年的皇权历练,哪是颜值说了算?她对局势的判断力、对人心的把握、对风险的管理,那些都藏在“女人”外壳之下。如果只看到红颜,等于把她的真实能力遮了个干净。可是,偏说她只靠谋略也说不过去。命运有太多运气成分,光拼智慧还真难混出头。
不是每一个不被旧社会看见的女孩都能等到机会。武则天的路,荒腔走板,充满偶然。关于她的故事,后世写得离奇又复杂,很多细节真假莫辨。可现代人想借她的名气,倒也证明,几百年后的我们,还是在关心现实的权力变化。女性能不能当家,至今都不是容易平衡的话题。
最后说,武则天的成就很大,失误同样不小。她既不能全算作楷模,也不是绝对的反面教材。治国有方、用权狠辣,个人性情复杂,有温柔也有冷漠,她和那些只剩下一幅单调画像的帝王王后,实在不一样。现代人吸取的不是她的教条,而是她的真实经历。这其中没道理,不见得能找到非黑即白的结论。
所以,武则天的那段传奇,不只是女权,也不是单纯的个人奋斗史。她更像一面镜子,让后人看见权力背后的复杂。历史没有结论,武则天也没有答案。只是,在那个年代,她真坐过那把椅子,这就够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