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高考尘埃落定,大学未至:这个暑假,新生应该做的八件事

三言两语 · 7 小时前
作者按:高考录取尘埃落定,新生如何利用这个暑假拉开与他人的“起跑差”?结合大数据与真实案例,提出新大一暑期应重点关注八大方向:认清大学与专业定位、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生活技能、学业预热、建设健康心态、主动社交、参与社会实践与仪式化告别高中生活。最后强调:暑假不是休眠期,而是大学“第零学期”,决定着未来四年的起点质量。唯有清醒筹备,方能从容启程。
“高考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这句听起来略显陈词滥调的话,却在无数新高考生的暑假中一语成谶。每年约有900万考生走进大学录取的大门,而这扇门背后,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风景线。有人一路高歌猛进,早早积累资源、铺设赛道;也有人荒废整个假期,开学后才发现自己已在起跑线落后一步。
那么,刚刚被大学录取的你,在这个暑假,究竟该做些什么?我们从大数据出发,结合统计研究、真实案例与往届学生的经验教训,为你详细解析新生暑假的八件“应做之事”。
一、认清大学:避免理想化与盲从化的两极误区
1.关键词:信息差、学科认知、现实预期
据《中国大学生发展报告(2024)》数据显示,超过46%的新生对所录取的专业存在信息误解,甚至在入学一个月内萌生转专业或退学念头。高考后,许多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自由、恋爱、社团、松弛……却忽略了“自主”背后所需的“自律”。
2.建议:
①认真阅读录取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结构;
②搜索你所在专业的就业情况、升学难度、未来发展方向;
③主动关注本校本专业的学生社交平台(如贴吧、微博、知乎)获取一手反馈;
④若对专业存在强烈怀疑,建议尽早联系学院咨询转专业政策。
二、提升自我管理力:从“被动规划”转向“主动掌舵”
1.关键词:时间管理、目标意识、执行力
高考前,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大学里,你将迎来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监管”。据全国高校心理调查中心2023年报告显示,约53%的新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出现“效率崩盘”现象,主因是对自由管理缺乏准备。
2.建议:
①暑假尝试制定一周目标表并严格执行(学习、运动、阅读、技能);
②学习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Notion、番茄钟、日程表等;
③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自我审计”;
这是你摆脱“高中思维”的第一步,也是通往高质量大学生活的基石。
三、掌握基本技能:比背单词更重要的是“独立生活”
1.关键词:生活自理、财务管理、人际边界
一项覆盖12所高校、3500名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来源:搜狐教育联合高校心理健康中心,2022年)显示,超过60%的新生在入学第一周因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而出现焦虑、依赖甚至逃避情绪。
2.建议:
①学会洗衣、做饭、清洁等基本生活技能;
②学会独立处理校园卡、宿舍安排、图书馆注册、校园APP等系统操作;
③学会管理零花钱、记录开支、做出预算;
④尝试为自己设定“社交边界”:尊重他人,也守护自己。
四、提前预热学业:适度学习,避免“学废综合征”
1.关键词:基础知识、英语准备、预修课程
“暑假玩疯了,开学两个月都收不回来状态。”这并非虚言。大量案例表明,高考后完全“躺平”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往往难以适应自主学习,尤其是数学、英语等课程断层最为明显。
2.建议:
①英语方面:坚持每天30分钟听说读写,或开始背诵四六级核心词汇;
②专业课程方面:可根据录取专业提前了解大一上课程(如高数、C语言、微观经济学);
③MOOC(慕课)、B站、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是极佳的预热渠道。
注:预习不意味着“提前内卷”,而是温和过渡,缩短适应周期。
五、建设健康心态:认清“躺平焦虑”的真相
1.关键词:心理建设、情绪调节、自我接纳
高考如山,结束却不意味着心中轻松。据《高校新生心理健康蓝皮书(2023)》数据指出,新生心理适应期平均为45天,部分学生可能出现“身份空窗期”焦虑,如“我是谁”、“我适合这个专业吗”、“我是不是被高校淘汰了”。
建议:
①正视高考后的空虚感,允许自己“缓一缓”,但不是“散一散”;
②阅读心理建设类图书(如《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③适当运动、冥想、与家人朋友倾诉,缓解情绪波动;
④如有条件,可参加新生入学前的心理适应课程或工作坊。
六、构建人脉起点:别低估一个“新生群”的价值
1.关键词:社交提前、资源共享、互助网络
“人脉不是关系户,是同伴。”大学人际资源的起点,往往就在你所加的第一个新生群、你的室友、你的第一位学长学姐。
2.建议:
①主动加入学校、学院、专业的新生QQ群、微信群;
②在群里寻找靠谱的学长学姐答疑、交换信息;
③结识未来的室友,提前沟通生活习惯、作息等;
④参加高校组织的新生破冰、夏令营、见面会等活动,打破社交壁垒。
七、积累实践经验:暑期兼职/志愿活动大有裨益
1.关键词:社会接触、劳动体验、简历打底
一项对985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统计分析显示(数据来源:BOSS直聘,2023年),简历中出现“社会实践”相关经历者,其求职简历点击率比无经验者高出近41%。
2.建议:
①选择安全、合理的暑期兼职,如家教、书店助理、图书馆管理员;
②参与本地的公益组织、支教团体、志愿服务活动;
③将这些经历记录为日后简历的“第一笔黄金”;
工作虽然辛苦,却是最直接的人生体验课堂。
八、学会告别与感恩:仪式感,是成长的标志
1.关键词:情感沉淀、关系转变、自我整理
这个暑假,也是与过去告别的过程——与高中的老师、同学、校园,与过往拼搏三年的自己。每一次真诚的道别,都是一次更深的自我认知。
2.建议:
①与高中的恩师道谢,哪怕只是一封信;
②与同窗好友拍照合影、互赠纪念品;
③整理高中三年资料、笔记、奖状,打包存档;
④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四年后的你)。
结语:暑假是大学的“第零学期”
这个暑假,你的选择决定了你与大学的第一场相遇是轻盈、从容,还是慌张、滞后。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但每一个清醒而笃定的准备者,终将在大学这片广袤的天地中走得更稳、更远。让我们一起告别高考时代的“被动成长”,以一个更成熟的姿态,迎接属于你自己的崭新四年。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三言两语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