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际黄金市场迎来一波剧烈震荡。COMEX黄金期货价格单日下跌1.04%,收于3338.5美元/盎司,本周累计跌幅达0.51%。与此同时,白银期货同样表现疲软,单日重挫2.29%,报38.325美元/盎司,周跌幅0.26%。这一突如其来的下跌,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
事实上,本周早些时候,金价还一度冲高至3400美元/盎司上方,市场情绪一度乐观。然而,短短几天内,行情急转直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金价的这波回调?市场又该如何解读未来的走势?
<hr>一、美联储政策预期生变,美元走强压制金价
本周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对美联储施压,指责其货币政策过于保守,甚至暗示可能干预美联储的独立性。这一言论一度引发市场担忧,投资者纷纷涌入黄金避险,推动金价短暂突破3400美元关口。
然而,市场情绪在周五发生逆转。特朗普在视察美联储总部时表示,他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进行了“非常好的”会谈,并强调自己支持“强势美元”。这一表态迅速缓解了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美元指数应声小幅上涨,而黄金则因避险需求减弱而承压回落。
分析人士指出,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往往呈现负相关关系。美元走强,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对于其他货币持有者来说变得更贵,从而抑制需求。此次特朗普的表态,使得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降温,美元获得支撑,黄金自然受到压制。
<hr>二、贸易紧张局势缓和,避险情绪降温
除了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影响外,全球贸易局势的变化也对金价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本周,市场对贸易战的担忧有所缓解,风险资产重新受到青睐,黄金的避险需求相应减弱。
一方面,美日贸易谈判取得进展。特朗普宣布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并获得了日本方面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另一方面,欧盟为避免8月1日可能实施的30%关税,同意接受“对等关税”条款,涵盖飞机、烈酒等关键商品。这些积极信号使得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股市回暖,资金从黄金市场流出,转向风险更高的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其价格往往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上涨,而在市场情绪乐观时回落。此次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无疑削弱了黄金的短期吸引力。
<hr>三、国内黄金市场跟跌,消费需求分化明显
国际金价的波动,迅速传导至国内市场。7月25日,国内多个黄金品牌报价下调,其中周六福足金饰品价格跌破1000元/克,报990元/克,创下近期新低。
中国黄金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黄金产量179.083吨,同比微降0.31%;黄金消费量505.205吨,同比下降3.54%。细分来看,黄金首饰消费量199.826吨,同比大幅下滑26%,而金条及金币消费量则逆势增长23.69%,达到264.242吨。
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黄金市场的消费趋势——普通消费者对高金价持观望态度,而投资者则趁回调买入金条、金币进行资产配置。
深圳水贝一位黄金批发商表示:“现在金价处于高位,除了婚庆刚需和长期投资者,普通消费者购买意愿很低。”
<hr>结语:短期震荡难免,长期仍具潜力
综合来看,此次金价下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变化、贸易局势的缓和以及市场避险情绪的降温,均对黄金构成了短期压力。
然而,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各国央行的购金需求(如欧洲的“黄金回家”计划),仍可能为金价提供支撑。市场分析认为,若金价能守住3300美元的关键支撑位,未来仍有反弹空间。
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波动或许带来调整风险,但也可能创造逢低布局的机会。毕竟,黄金作为“硬通货”,其长期价值依然受到广泛认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理性分析,或许是应对金价波动的关键。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