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第二军区司令本辛不久前扬言,真要是爆发冲突,三天就能把柬埔寨全境拿下,然而这一豪言放出后没几天,冲突就真的发生了。
7月24日,柬泰战火再起,这次交火虽然从早上开始,持续的时间不长,但烈度不低。柬方表示,泰国军队当天对柬境内发动了8次打击,甚至连F-16战机都出动了,攻击范围包括古寺、人口密集区和战略要点,许多地区都传来伤亡消息。泰方则指责柬军先开火,还炸了加油站、民房,导致至少12名泰国人死亡,其中还包括儿童。
可不管谁先开火,结果是实打实的:泰国空军高调出击、火力猛攻,最终却没能守住地盘。据多方消息报道,半天不到,原本驻守在Ta Krabei古寺、Ta Muen Thom古寺和“三角地区”的泰军,竟被柬埔寨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关键据点全被柬军控制了,一时间,“三天攻占柬埔寨”的说辞成了笑柄。要知道,泰军原本靠着武器先进、兵力充足,一直是地区强军的代表;反观柬埔寨,装备老旧、预算不高,主打一个“土法上阵”,可这场硬仗下来,谁输谁赢似乎一目了然。
无奈之下,泰军也用起另一个办法,资料显示,泰国外长玛里已火速飞往美国纽约,跑去联合国总部搬救兵,他在现场控诉柬埔寨先动手,还痛批对方袭击了泰国医院、学校和平民区,严重违反人权和国际法。但柬埔寨的说法也不含糊:你们泰国军队先动无人机侦察,先越境。这场冲突到底是谁先动的手,各执一词,但从战果来看,柬军显然更敢打、更有准备。
就在泰国外长在联合国哭诉的同时,47个国家也收到了来自相关方面的通报,内容大概率是关于泰柬冲突升级的信息。这意味着,这场本来只是边境摩擦的事件,正在被放大为国际议题。
事实上,从来龙去脉来看,这场冲突爆发的也不算突然。早在5月28日,泰柬双方就在边境发生过一次交火,且造成一名柬军死亡;随后,紧张局势不断升级,6月又发生了“叔叔门”风波——泰国总理佩通坦和柬前首相洪森通话内容外泄,还把泰军称为“疯子”,结果引发两国舆论地震,外交信任几乎断裂;7月16日,泰军在边境巡逻时踩中地雷,直接导致人员重伤,这被泰方认为是柬方新埋地雷故意挑衅;23日,两国双双宣布降级外交关系,24日,边境炮火全面升级。前因后果,已经非常清晰。
于是面对邻国交手现状,中方明确表态。在7月24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泰柬两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妥善解决问题符合共同利益。中方也将继续“劝和促谈”,尽最大努力推动双方冷静下来。可以看出,中方的立场是斩钉截铁的:不偏不倚、秉持中立,但绝不允许东盟内部因为一场旧账引发更大危机。
毕竟,中国一贯倡导地区和平、睦邻友好,这种突发的边境冲突若升级,不仅影响中泰中柬关系,也可能动摇整个东南亚的稳定格局。最关键的是,一旦动荡失控,西方势力趁虚而入,扶持某一方对抗另一方,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中方出手不是为了站队,而是为了“稳局”。外交说辞虽不激烈,但态度非常明确——不要让小事变大,不要让历史问题成为现实伤口。
从国际层面看,这次47国收到通报,说明局势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按理说,边境争议属于双边事务,可如今却变成了多边安全议题。这是否意味着某些外部势力也在推动事态升级?目前看还没有直接证据,但分析来看,泰国赴美“求助”这一动作,不排除会为引入外部干涉提供契机,毕竟,在亚太战略中,美国一贯采取“以小制大”的策略,哪怕是一场地区冲突,也可能成为干预的突破口。
所以对我们而言,这一切都不是“事不关己”泰国和柬埔寨都是“一带一路”的参与国,双方边境地区更是多个中资项目落地的关键区域,一旦冲突持续,不仅人员安全成问题,项目推进也将受阻。
现在,局势仍在胶着,但双方都不愿首先停手。泰国说:要打就打到柬方回头;柬埔寨说:这是自卫反击,我们守住了领土。但打得越久,成本越高,影响越大。特别是已经有47国关注、联合国介入的情况下,局势如果再升级,可能不是两国能自己解决的了。
现实告诉我们,地缘冲突从来不是简单的拼军力,更不是一句狠话能定胜负的。现在的局势已经把泰柬两国都逼到悬崖边,中方斩钉截铁地站出来喊话,不仅是对双方的提醒,更是对整个东南亚局势的稳定注脚。至于这场冲突到底何时能停,那还要看双方谁先低头、谁能守住理智,如果再打下去,真不是“三天”能解决的事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