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政治忠诚度领航:雍正“人治”中李卫革新浙江保甲

蒋南强读历史 · 昨天 04:40
文章摘要:雍正时期,社会问题频发,“人治”理念凸显。雍正重视政治忠诚度,着力建立政治官僚队伍。李卫以绝对忠诚投身其中,在浙江保甲推行中精准施策,为封建治理与现代用人提供镜鉴。
1.jpeg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北宋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的《松滋县学记》)在封建王朝的治理格局中,制度与人才宛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紧密结合方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古之贤君深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道理,雍正帝亦洞察于此,其“人治”思想在浙江保甲制度的推行过程中得到了生动且深刻的诠释。
2.jpeg

雍正曾言:“保甲社仓实是良法,但奉行果善,则于民有益,奉行不善,亦能为累。盖立法本善,得人为难。”(《景印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第194册,第646页)此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制度执行中“人”的决定性作用。让我们一同走进雍正时期,探寻“人治”思想在浙江保甲推行中的实践与意义。
时代背景催生“人治”需求。清朝经顺治、康熙两朝休养生息,社会总体稳定繁荣。但人口持续增长带来诸多新问题,特别大量流民盲目涌入城市或频繁迁徙,使城市管理压力剧增,还易引发治安问题与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原有保甲制度难以适应新变化,恰似“刻舟求剑”,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3.jpeg

在此背景下,雍正帝决心整顿吏治、强化统治。他的用人思想独树一帜,将政治忠诚度置于首位,致力于建立一支以忠诚为核心的政治官僚队伍,这与单纯追求技术能力的技术官僚队伍有着本质区别。雍正帝深知,仅靠制度条文难以实现国家的有效治理,必须选拔贤能之士来落实制度,“人治”思想由此成为他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他期望通过任用得力官员,激发制度的活力,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如“贤才,国之宝也”所强调的,贤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jpeg

李卫:践行“人治”的忠诚典范。尽管当时官场普遍拖沓、敷衍,浙江总督李卫却是雍正“人治”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更是雍正心中理想的政治官僚样板。在彼时看重科举出身的官场中,李卫花钱捐官的出身本很难获得升迁机会。可雍正帝独具慧眼,看中了他的能力。李卫恰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凭借能力与机遇一飞冲天,成为与鄂尔泰、田文镜齐名的雍正三大亲信之一。
李卫对雍正帝忠心耿耿,尤其善于揣摩雍正帝的心思。一旦领悟到雍正帝的意图,他便雷厉风行地行动,绝不拖泥带水,这种行事风格正是雍正帝所期望的。也正因如此,雍正帝有意以李卫为范例,向其他官员彰显“人治”理念下能臣的作用,为众人树立榜样。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五年,短短五年间,李卫从户部郎中,先后升任云南盐驿道、浙江巡抚,直至浙江总督。在浙江推行保甲制度时,李卫的表现与雍正帝期望的“得人”标准高度契合,成为雍正帝地方治理的关键人物。
5.jpeg

政治忠诚度奠定治理基础。李卫的政治忠诚度不仅体现在对雍正帝的绝对服从上,更体现在他对浙江保甲制度推行的全身心投入中。他深知浙江保甲制度的推行对于雍正帝“人治”思想实践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因此,在面对浙江保甲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时,他没有丝毫懈怠,而是积极展开深入调研,为后续的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6.png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政治忠诚度是官员能否得到皇帝信任和重用的关键因素。李卫凭借对雍正帝的忠诚,获得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得以在浙江保甲制度的推行中大展身手。他的忠诚也感染了身边的官员和百姓,为保甲制度的推行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可以说,李卫的政治忠诚度是他成为雍正“人治”典范的重要前提,也是浙江保甲制度得以成功推行的坚实基础。
7.jpeg

古今用人标准呼应的探讨。在现代政治语境中,用人标准同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以特朗普第二次执政为例,有观点认为他吸取第一次执政用人的经验和教训,将忠诚作为重要的用人标准。当像马斯克这样的技术官僚与身边的政治官僚发生冲突时,基于忠诚至上的考量,技术官僚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这种现代政治中的用人现象,与封建王朝用人注重政治忠诚度似乎有着跨越时空的某种呼应。
8.jpeg

雍正时期,浙江保甲制度的推行在“人治”思想的指引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李卫以其高度的政治忠诚度,成为雍正帝“人治”理念的践行者和推动者。那么,在浙江保甲制度的具体推行过程中,李卫又是如何精准施策的呢?请看下篇。本文是《雍正保甲制与宗法制》系列第三集,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蒋南强读历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