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警院提档线飙到548分,农大种子工程突破500大关,600分选手扎堆报考省内普通院校。
当高考提前批录取数据变成社会焦虑晴雨表,追求稳定真能兜住人生底吗?
刷到录取数据时差点以为看花眼。
五年前够上985的分数现在挤破头抢警校名额,农业类专业从调剂备胎变热门选项,这种转变早就超出单纯的教育话题。
刷了下山西本地论坛,有家长算过账:警校毕业入编率超90%,普通985冷门专业学生可能毕业就失业。
在太原房价一万二、私企平均工资四千的现状下,这种选择再理性不过。
但翻到省教育厅发布的《基层警务人员流失率调查》愣住了。
近三年入职的派出所民警,五年内离职率27.6%,超四成受访者表示“职业期待落差大”。
那些冲着铁饭碗报志愿的学生,真了解半夜出警、月薪五千的工作常态吗?
农大教授在直播里提过,种子工程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本行业的不足四成,多数人上岸后选择考公转行。
专项计划确实让县域中学喜报变多了,可刷到忻州某重点高中的升学追踪有点破防。
他们去年通过专项计划考进211的32名学生,28人因挂科留级,教授直言“部分学生基础差得根本听不懂课”。
教育公平不该只是把学生送进名校大门,配套的助学机制跟不上,反而制造更大的人生裂缝。
最扎心的是抖音上那个爆火视频。
考上公费师范生的女生边哭边填志愿,她生物竞赛拿了国奖却要读数学师范,因为家里要求“女孩子必须求稳”。
现在打开招聘软件,AI算法早把求职者分好三六九等。
当所有人在志愿表上写下“安稳优先”,二十年后谁来扛起突破创新的担子?
看着提前批录取数据,突然想起去年清华招生办的内部发言流出:“顶尖院校冷门专业分数线连年下跌,基础学科面临传承危机。”当整个社会的容错率降到冰点,高考这场人生选择题,终究从理想主义远征变成了风险规避计算。
只是不知道这些精打细算的年轻人,在十年后的同学会上会不会后悔当初没为自己活一次。
高考提前批的AB面# 卷不动又躺不平的00后太难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