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后,令文武百官推举新太子,以佟国维、马齐为首的上书房大臣暗中联络,推举八阿哥胤禩为太子。因不合帝意,后来佟国维被去职,马齐被降职。到了雍正朝以后,马齐基本上就渐渐淡出视野了。
这件事情不是导演凭空杜撰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是让人不解的是,雍正继位后陆续打击八爷集团,为何就没有收拾马齐,反而给他加官进爵?说起马齐,还真就不是一般人。
家庭背景硬,升官速度快
马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祖父哈什屯是大清开国功臣,爵封一等男;父亲米思翰是康熙朝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三藩之乱爆发后,米思翰为了筹划军饷,活活累死在任上。有了这样的家族背景,康熙帝想不重用马齐都不行。
17岁那年,马齐以荫生授工部员外郎,以五品官起步,此后历经康熙帝的提拔,32岁的时候已经官至内阁学士。客观地说,马齐的官升得没有他的侄儿傅恒那么快,但是在康熙朝也算是少有的后起之秀了。
世家子帝和纨绔、无能很多时候是一个共同体,不过从马齐的表现来看,他的一生似乎都没有这两个标签。从入仕以后,马齐的能力就得到康熙帝的高度认可,所以在康熙中期以后,马齐的官越当越顺,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尤其是康熙二十九年,马齐以左都御史的身份被提拔为议政大臣,自开国以来,凡入议政大臣会议者,不是王公就是大学士,门槛极高,马齐能以左都御史议政,在当时被视为异数,也可见康熙帝对他的信任。
为官70年只犯过一次错误
清代官场之上,没有哪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马齐自康熙八年至康熙四十七年的近40年时间中,没有挨过一次处分,就连口头训斥也不曾有过。
然而康熙四十七年,马齐犯了一次堪称致命的失误,也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失误。这一年,康熙帝下诏废胤礽的太子之位,并谕令王公百官推举新太子。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其实掺杂着很多原因,也有康熙帝本人的情绪因素,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完全放弃胤礽,所以在下达推举新太子谕令后,内心又反悔了。可是皇帝金口玉言,说出的话不能收回,他特别希望马齐能在这个时候体会圣意,重新推举胤礽为太子。
马齐也不是康熙帝肚子里的蛔虫,没有领会到这一层含义,他与佟国维合议,居中联络百官推举胤禩为新太子。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胤禩的表现在诸皇子中确实最出众,也是太子的合适人选。而且马齐和佟国维两人平日和胤禩的交往并不深,绝非八爷党集团成员,他们所做的只是为国举贤,《清史稿》中对此有一段描述:
“理密亲王既废,自诸皇子允禟、允䄉辈及诸大臣多谋拥允禩,圣祖终不许。诚以储位至重,非可以觊觎攘夺而致也。佟国维陈奏激切,意若不利於故皇太子,语不及允禩,而意有所在,马齐遂示意诸大臣。然二人者,皆非出本心,圣祖谅之,世宗亦谅之,故能恩礼勿替,赏延於后嗣。”
尽管马齐没有党同胤禩,但是没有按照帝意行事,所以遭到了康熙的严责,革去大学士一职,且马齐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这次教训对于马齐来说是深刻的,此后他夹起尾巴做人,行事低调,不出风头。两年后康熙再次启用马齐,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夺回了武英殿大学士。
雍正为何没有收拾马齐?
马齐有过推举胤禩“不光彩”的经历,按照雍正有仇必报的性格,他应该是没有好下场的。可是剧情突然之间反转,雍正继位的第二天,就令马齐、允祥、隆科多等为总理事务大臣,一下子跻身权力核心层。
突来的恩遇让马齐有点惊慌失措,他自己也不会想到会得到新帝的重用。其实原因也不复杂,正如《清史稿》中所说的“然二人者,皆非出本心,圣祖谅之,世宗亦谅之,故能恩礼勿替,赏延於后嗣。”
就是说马齐原本就不是八爷集团成员,关键是马齐是“坏心办了好事”,因为胤禩自从被百官推举为新太子后,一下子成了康熙帝的眼中钉肉中刺,认为他威望太高,威胁到了皇权,也导致胤禩彻底失去了争储的机会。
正是有了马齐和佟国维神助攻,让雍正有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对于这样的“恩人”,岂有打击报复之理。
另外还有一层原因,马齐作为满洲贵族,立身正、能力强,为官数十年在朝野中可谓是有口皆碑。雍正是一个精明的皇帝,深知重用马齐比打击马齐获得的政治回报更多。
雍正五年,雍正帝将马齐的侄女富察氏指为弘历的嫡福晋,而弘历在雍正元年时就已经被暗立为太子,有了这层关系,马齐的晚年就更有保障了。
话虽如此,马齐在雍正朝的表现还是不够抢眼,一来是年龄较大精力不够,二来是马齐自康熙四十七年受挫后,练就了一身趋利避害的绝技。故而雍正评价他说:
“马齐非不能办事之人,乃习成巧术,自谓保身远害,藉为推卸之计。此风有妨於政治,无益於国家,况将来後进效尤,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雍正没有大用马齐,不过给他的荣誉绝对不低,先是赐给二等伯爵,令世袭罔替,后是改任保和殿大学士,晋太保。
乾隆继位后,本想再施皇恩,但马齐在这个时候提出辞职,乾隆允其所请。乾隆四年,马齐病逝,享年88岁,乾隆下旨追赠太傅,入祀贤良祠。17岁入仕,当了71年的官,还创下了在任大学士时间最长的记录,马齐的一生算是没白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