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高考百态

王者访客 · 9 小时前
高考录取季,高分考生放弃名校选“编制”成风潮,你信吗?2025年,浙江一位679分考生,本可轻松迈进浙大,却偏偏挑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去宁波慈溪当高中老师。这一选择,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难道,读书人开始“向钱看,向厚赚”了?还是另有隐情?
这位考生的选择,并非孤例。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定向师范生录取名单里,最低分606分,去嘉兴嘉善当老师。这分数,在往年,985、211随便挑,可如今,他们却甘愿“降维”选择。这背后,是现实的考量,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名校光环虽诱人,但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如影随形。与其在“挤破头”的竞争中苦苦挣扎,不如提前锁定一份稳定的工作,过上“岁月静好”的生活。这并非“躺平”,而是“未雨绸缪”。
有人可能会说,这太功利了,读书人不该如此。可现实是,生活并非象牙塔,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需要钱。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意味着一份稳定的收入,更意味着一份稳定的生活。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形势不明朗,就业竞争激烈,一份“铁饭碗”显得尤为珍贵。这就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人踏实。
更何况,选择定向师范生,还有着其他的考量。比如,离家近,能照顾到家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再比如,竞争小,拿到编制的概率大,避免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尴尬。在如今教招岗位越来越少,合同工越来越多的背景下,这无疑是“曲线救国”的最佳途径。
当然,选择“编制”,也意味着选择了一条“一眼望到头”的路。未来可能无法自由选择,甚至可能“身不由己”。违约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这需要深思熟虑。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
所以,对于这些高分考生的选择,我们不必过于惊讶,更不必妄加评判。他们只是做出了更适合自己的选择,选择了更稳定、更安全、更符合自己期望的生活。这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我们不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王者访客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