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东形势大变天,特朗普口风又变了,伊朗已对以色列下达最后通牒

知鉴明史 · 前天 20:19
6月20日,以色列刚刚从前一轮伊朗导弹的轰炸中回过神来,新的攻击又接踵而至。就在这一刻,远在新泽西州的特朗普突然改口,说“愿意给伊朗两周时间恢复理智”,甚至暗示“或许支持停火”。
这位一向强硬的美国总统,为何突然变了脸?伊朗又为何一反常态地连发重拳,甚至公开下达最后通牒?中东这盘风云诡谲的大棋,是否已走到了临界点?
1.jpeg

谁都没有料到,一个看似例行的军事摩擦,竟迅速演变成中东最危险的军事对峙之一。伊朗的强硬反击始于6月13日清晨。那天,以色列以“防止核扩散”为由,发起代号“觉醒之狮”的空袭行动,动用300架次战机攻击伊朗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和德黑兰革命卫队总部。
伊朗高层情报官员卡齐米当场身亡,导弹中还夹带美制AGM-158与GBU-28钻地弹,谁在背后支持以色列,几乎不言自明。
2.jpeg

面对如此挑衅,伊朗在48小时内展开了连续8轮反击,3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密集飞向以色列本土。以色列全国拉响红色警报,特拉维夫、海法、贝尔谢巴等核心城市相继遭袭,海法一处工业区爆炸引发火灾,造成至少2人受伤。
6月16日,伊朗革命卫队放出狠话:下一轮打击将“前所未有地猛烈”。这不仅是情绪的宣泄,也是战略上的最后通牒。伊朗明确表示,以色列若不停止侵略,下一波打击将不设上限,“让敌人后悔踏出那一步”。
3.jpeg

以色列国内局势也随之崩塌。核心城市的民众走上街头,高喊“内塔尼亚胡下台”,他们指责政府冒进,导致全国陷入战火。IDF(以国防军)疲于应对,甚至无力接收流离失所的6000多名灾民,只能为其提供为期14天的简易安置。
在战场之外,外交风向也在急剧变化。6月16日,特朗普在G7峰会上还表示“我们正在通话,可能很快达成协议”,言语间似乎为伊朗留了余地。
4.jpeg

可仅过一天,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推翻前言,称“没有任何谈判接触”,还嘲讽伊朗“如果想谈,自然会来找我”。这番“自打脸”的操作,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6月17日,以色列继续空袭伊朗军事基地,伊朗则发动第16轮打击。导弹、无人机、甚至水面自杀艇纷纷上阵。
以色列最引以为傲的“铁穹”“箭-3”系统在连续饱和攻击下频频失守,防空效率骤降。伊朗还首次动用高超音速导弹,精准命中特拉维夫国防大楼和港口设施。
5.jpeg

特朗普的态度再次出现戏剧性转变。20日,他宣布“给伊朗最多两周时间恢复理智”,并释放停火信号。他明确表示不会向中东派遣美军地面部队,强调外交解决优先,甚至称“我们正在与伊朗保持间接沟通”。
这番“回头是岸”的表态背后,并非出于怜悯,而是美国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选择。美国内部其实早已算清了账本。一旦卷入这场战争,不管最终胜负,所耗费的资源和政治成本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
6.jpeg

美国的军火库早已因俄乌冲突而消耗殆尽,稀土供应受限,军工产业链吃紧。特朗普政府希望将更多资源转向亚太,以应对其眼中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国。
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是“拖而不战”。美军虽然调动了“尼米兹”号航母、32架KC加油机、F-35战机和B-2轰炸机,却始终未下达攻击命令。
有传闻称,特朗普从G7峰会匆匆回国,是为了阻止某些军方鹰派和以色列游说集团强行推动美军参战。
7.jpeg

伊朗方面,则早已意识到这场对局的本质。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6月20日明确表示,伊朗愿意谈判,但前提是以色列必须无条件停火。外交部长阿拉格奇也重申,“只要侵略不停止,一切外交皆为徒劳”。
伊朗外长还透露,伊朗不会完全放弃核浓缩,但可能“降低浓度”,以换取外交突破。这番话既是姿态,也是底线:伊朗不会接受“无条件投降”,更不会接受由美国和以色列主导的单边打压。
8.jpeg

中东其他国家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转变。约旦、埃及、巴基斯坦等21国联合谴责以色列“违反国际法”,沙特和卡塔尔也罕见地与伊朗保持一致立场。
这使得中东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裂缝,在这场战火中被暂时愈合。以色列的孤立态势愈发明显。
6月20日的CNN画面格外震撼,数十万伊朗人走上街头,挥舞国旗,高喊“以色列去死,美国去死”。
9.jpeg

这是伊朗民众对外部打压的愤怒表达,也是对本国政权的坚决支持。“死亡比蜂蜜更甜”,这句古老的波斯谚语,在今天的德黑兰街头再度响起。
面对这种全民动员的态势,以色列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国防部长甚至放话:“哈梅内伊可能步萨达姆后尘。”而伊朗则强硬回应:即使最高领袖殉职,国家也将继续运转。
这是一场不容退让的生死对抗。现在局势已进入“倒计时”。特朗普自己说得明白:“两周内决定是否参战。”但这两周,真的是为了和平而留,还是为了战前部署而拖延,谁也无法确定。
10.jpeg

欧洲虽然提出了零浓缩的立场,但影响力早已边缘化。法国、德国、英国20日在日内瓦与伊朗外长会谈三小时,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伊朗明确表示,只有在停止空袭后,才可能重返谈判桌。
在这场博弈中,美国是“幕后棋手”,以色列是“急先锋”,而伊朗则是“被围者”。但与过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伊朗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它不仅发动了精准打击,还展现了高超的战略定力和外交智慧。它知道自己赢不了美国,但也绝不会轻易认输。
11.jpeg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越来越犹豫。他明白,一旦下场,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不得善终的战争。而且,中国的态度也让他忌惮。
6月19日,中国外交部面对彭博社记者的挑衅式提问,依旧坚定表示:大国应推动停火,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冲突。这番话虽然温和,却释放出明确信号:中方不会袖手旁观,也不会任由美国在中东横行。
12.jpeg

中东这盘棋,已不是以色列一家的游戏,也不再是美伊之间的对决。它牵动着全球能源命脉、地缘格局,乃至未来的国际秩序。而对中国而言,一个稳定的中东,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是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一环。
接下来的十四天,将成为决定中东命运的“窗口期”。伊朗已撂下狠话,导弹已上膛;特朗普口风虽变,却仍在布阵;以色列则在火线边缘试探极限。
这场冲突最终是战火再起,还是和平回旋,仍未盖棺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中东,真的变天了。
信息来源:
[1]特朗普:两周是给伊朗的“最长”期限 新华社
[2]伊朗高官质疑特朗普:停不停火,不是你一通电话的事儿吗 观察者网
13.png

14.pn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知鉴明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