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上的大个子,不只看到头顶那片天。他的眼睛,好像能穿透人墙,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空隙,手里的球,总能去到最该去的地方。
那他到底亮出了什么?
四场球下来,账面上的东西很清楚:场均 10。8分,不多不少。抓下 5。3个篮板,稳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是本分。
更难得的是那 3。8次助攻,像个场上指挥。还有那惊人的 2。3个盖帽,就是一道铁闸,告诉那些试图闯入的人此路不通。
ESPN那边的评价很直接,就一句话,喊他“最有趣的新秀”,这里面的分量,其实一点也不轻。
对波特兰开拓者来说,这或许就像一场重要的考试。他们所出的题目,杨瀚森已经把答案清清楚楚地写在了球场上,不用再多考一场。
让他提前回来,不是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这边考完了,那边的课堂也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位置。
家里的队伍,现在正缺一根能顶住房梁的柱子。周琦的伤情起起伏伏,像一块悬着的石头,让人心里没个底,内线需要一个能稳住局面的人。
他不光是身高和力量能派上用场,更需要他那种能把球从人堆里传出去的本事。队伍磨合的时间不多,这样一个能转动的轴心,太重要了。
这算是一道选择题吗?
一边是刚刚开启大门的NBA夏季联赛,前面是数不清的机会。另一边是迫在眉睫的亚洲杯,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没怎么犹豫,直接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需要他的时候,他必须回来,这比任何一场表演性质的比赛都来的更实在,也更有意义。”
他才 21岁,正是向上生长的年纪。在这个年纪,很多人还在学习怎么去打球,他却已经要学着怎么去扛起一支队伍往前走了。
从开拓者的训练营走出来,他就不能再算是一个纯粹的新人了。虽然打的比赛场次不多,但每一场都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与不同。
过去的那种传统中锋,就是站桩,一板一眼,活儿很扎实。欧洲来的中锋,技术确实好,但有时候节奏偏慢,跟不上快起来的打法。
杨瀚森不一样,他有大个子的身板,但脑子和手上的活儿却不慢。他能在高处发牌,也能在低位强攻,整个打法看起来更活泛。
就像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还没等念完所有的书,家里就有一个重要的位置空出来,等着他立刻去接手。他没有理由,也不会去拒绝。
这当然不是放弃,也别误会。去美国走一趟,是证明他有那个敲门砖一样的实力。现在转身回来,是证明他有那份不可或缺的担当。
“他的战场,暂时从波特兰换到了亚洲赛场,责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仅此而已。”
NBA的路还很长,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去走。但是国家队的需要,就在眼前,就在当下,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可能就真的没了。
手里有牌,心里有底,这才是他能做出选择的原因。开拓者那边看到了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一份潜力巨大的评估报告已经完成。
为国出战的这份历练,或许比在夏季联赛多打几场球,能让他成长得更快。肩膀上的重量,有时候会把一个男孩更快地变成男人。
这种被需要的感觉,这种被队伍倚仗的信任,是在异国他乡的任何训练和比赛中都难以体会到的,这是另一种层面的成长和进步。
有些真正的考验,不是在聚光灯下拼命展示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在大家最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扛起那份沉甸甸的期待。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