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武则天

硕冰说故事 · 昨天 21:07
有哪位帝王如武则天一般,承受着如此巨大而复杂的争议。她亲手为自己立下的无字碑,仿佛一个巨大的历史问号,任由后人评说,却永远无法填满。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在男权至上的封建时代,以惊世骇俗的姿态登上权力之巅,她的每一步都踩在世俗的禁忌之上,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充满争议的足迹。**当我们拨开史书上的偏见迷雾,一个真实的武则天究竟是怎样的人?**
**一、 非凡的起点:从才人到女皇的惊世逆袭**
武则天并非寻常深宫女子。其父武士彟虽是商人出身,却因资助李渊太原起兵而跻身新贵。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她得以接受远超普通官宦女子的文化教育,史载其“兼涉文史”,聪慧异常,眼界与胆识在少女时期便已显露。十四岁入宫为太宗才人,获赐名“媚娘”,这段看似荣耀的经历实则充满政治凶险。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魏王李泰争储失败,晋王李治最终胜出。深谙权术的武则天在权力交替的缝隙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与年轻的太子李治暗生情愫。这绝非简单的儿女私情,而是她政治智慧与勇气的首次重大展露。**在深宫森严的壁垒中,她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个稍纵即逝的机遇,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悄然改写了自己命运的轨迹。**
太宗驾崩后,按制她应入感业寺为尼,前途一片灰暗。然而,她以一首缠绵悱恻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成功唤起了已登基为帝的高宗李治的旧情。这不仅是情感的胜利,更是其精准把握人性、以文为刃的政治艺术的体现。王皇后为制衡萧淑妃,主动提议接武则天回宫,这正中其下怀。回宫后,她迅速展现雷霆手段,以牺牲亲生女儿为代价(虽存争议,但《资治通鉴》、《新唐书》等正史明确记载),扳倒王皇后与萧淑妃,登上皇后宝座。**在深不见底的后宫漩涡中,她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却又步步为营,最终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决断力,为自己劈开了一条通往权力巅峰的血色之路。**
**二、 权柄的巅峰:治国理政的非凡功绩**
成为皇后,仅仅是武则天权力之路的起点。高宗李治体弱多病,尤其后期风眩症加剧,“风疹头重,目不能视”,处理朝政力不从心。武则天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旺盛精力,自然地从“辅政”走向了“决百司奏事”,与高宗并称“二圣”。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仪谋废武后失败被杀后,武则天更是大权独揽,高宗形同虚设。**当高宗孱弱的双手再也无法握住象征天下的玉玺,是武则天以惊人的政治天赋和钢铁般的意志,稳稳托住了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
其治国理政的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 **打击门阀,广开才路:** 她深知关陇贵族集团是皇权的掣肘。显庆四年(659年),借修订《氏族志》为《姓氏录》,彻底贬抑旧门阀,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极大地提高了科举出身的庶族地主的地位。她大力发展科举,尤其首创殿试,亲临洛阳殿策问贡士,开创了皇帝直接面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更开创性地设立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史载其“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使得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等一大批出身寒微的贤能之士得以进入权力核心,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骨干力量。**她亲手砸碎了魏晋以来根深蒂固的门阀锁链,让无数寒门子弟的才华得以在帝国的殿堂上绽放光芒。**
* **劝课农桑,稳固根基:** 武则天深谙“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她将农业生产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核心标准(“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迁;“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贬斥)。组织编撰农书《兆人本业》,颁行天下指导生产。在其治下,户口显著增加,从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到她退位时的615万户,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盛唐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巩固边疆,维护统一:** 面对吐蕃、突厥、契丹等周边势力的威胁,武则天展现了强硬手腕。长寿元年(692年),她力排众议,派大将王孝杰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被吐蕃侵占长达22年之久的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的要道,维护了西域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她对屯田制度的发展,也为边疆驻防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
**三、 争议的漩涡:酷吏、面首与“牝鸡司晨”**
然而,通往权力巅峰之路必然布满荆棘与污垢,武则天的手段也常为后世诟病。
* **酷吏政治的阴影:** 为打击反对势力,尤其是李唐宗室和旧贵族,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设立推事院(丽景门),构陷无数。《罗织经》便是此时臭名昭著的产物。酷吏们发明种种骇人听闻的刑具,制造了大量冤狱。虽然武则天后期意识到酷吏的危害,处死了来俊臣等人,试图平息民愤,但这段恐怖统治无疑是她政治生涯中无法抹去的污点。
* **面首问题与道德审判:** 武则天晚年宠幸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面首,并授予他们高官厚禄,甚至参与朝政。这严重挑战了儒家伦理纲常,成为后世史家攻击她“荒淫”、“秽乱春宫”的主要口实。在男权社会,男性帝王三宫六院被视为理所当然,而女性帝王拥有男宠则被无限放大为不可饶恕的罪孽,这本身便是时代强加的双重标准。
* **“牝鸡司晨”的原罪:** 最根本的争议,源于她作为女性称帝这一空前绝后的行为本身。在以儒家男尊女卑思想为主导的封建时代,这被视为对天道伦常的极大悖逆。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斥其为“狐媚偏能惑主”、“虺蜴为心,豺狼成性”,代表了当时主流社会(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对她的激烈抨击和彻底否定。她改唐为周、自创文字、改革礼制等一系列彰显个人权威的行为,更被解读为对传统秩序的颠覆。
**四、 真实的复杂:超越非黑即白的评价**
评价武则天,必须跳出简单的善恶二分法:
* **权谋与务实并存:** 她任用酷吏打击异己,但也重用狄仁杰等直臣;她可以为了权力牺牲至亲(如女儿、儿子李弘、李贤之死疑云重重),也能写出“身不修则德不立”这样重视德行的《臣轨》以训诫百官;她晚年沉溺享乐,但提拔的贤臣奠定了开元之治的基础(姚崇、宋璟、张说等皆为其提拔)。其政治行为充满矛盾与张力。
* **对“女性身份”的超越与困守:** 她一生都在挑战性别天花板,称帝是最大的突破。然而,她最终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李显(中宗),回归李唐正统,其大周王朝仅一世而终。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强大的男权惯性难以彻底扭转,也体现了她作为政治家的现实考量——确保身后政治格局的稳定。她试图通过立侄武三思为太子来延续武周,但在狄仁杰“侄与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的劝说下,最终妥协。**她的称帝是一次石破天惊的突围,但最终仍未能彻底挣脱那个时代为女性编织的无形牢笼。**
* **历史书写中的偏见:** 后世史书,尤其是宋以后儒家正统观强化,对武则天的负面评价往往占据主导。其功绩或被淡化,或归功于高宗及后来的贤臣;而其过失则被放大渲染。对其私生活的攻击,更是掺杂了浓厚的性别歧视色彩。我们需要意识到,流传下来的历史文本本身,已经经过了掌握话语权的男性史官的价值筛选和过滤。
**结语:无字碑下的永恒回响**
乾陵前的无字碑,是武则天留给历史的最后一道谜题。是功过难书,还是不屑辩解,抑或是自信于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她以惊世骇俗的方式打破了性别与权力的千年禁忌,在治国理政上展现了不逊于任何男性帝王的雄才大略与务实精神,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与经济发展。同时,其权力之路上的冷酷权谋、酷吏政治的恐怖阴影以及晚年私生活的放纵,也确是不可回避的污点。
**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她的名字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善恶评判,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对既定秩序最激烈的挑战,对性别枷锁最有力的冲击,以及权力巅峰处那份亘古不变的复杂与孤独。** 当我们站在无字碑前,与其执着于盖棺定论,不如倾听那穿越千年的回响:它提醒我们历史的复杂远超想象,评价一位人物,尤其是挑战了整个时代的人物,需要穿越偏见的迷雾,理解其时代赋予的局限与可能。她的故事,永远在挑战着我们对历史、对权力、对性别的固有认知。**在男权话语构筑的历史长廊里,她以无字碑的沉默发出了最震耳欲聋的宣言——关于一个女性如何用铁腕和智慧,在不可能中为自己劈开一条帝王之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硕冰说故事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