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倒计时,全网家长都在刷志愿填报攻略,可去年还是有考生因为忽略体检要求被医学专业退档!
别让细节毁掉十年寒窗——避开这五个雷区比研究位次更重要。
现在铺天盖地都在教怎么换算等效分、设置冲稳保梯队,这些基础操作确实能防滑档。
但真正导致退档的致命伤,往往藏在招生章程的细则里。
去年某考生617分够着名校线,却因色弱被临床医学退档;还有德语考生栽在“仅招英语日语”的专业备注上。
这些案例今年还在重演。
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下更要警惕组内专业陷阱,你以为冲进理想学校就稳了?
组里那个要求单科120分的专业,可能正等着吞噬不达标的考生。
核心雷区就五个:体检标准、语种限制、政治面貌、单科成绩、死磕专业不服从调剂。
最扎心的是去年超半数退档源于拒绝调剂。
以为“冲进好学校肯定能读热门专业”?
平行志愿一次投档的规则下,被退档直接跌到征集志愿批次。
今年多省政策显示,理工类专业90%要求物化双选,文科热门专业也开始卡单科分数了。
提前查清目标专业组有无“刺客条款”比算位次更急迫。
别再问“我的分数能不能上某校”了。
现在该做的是:拿出学校官网招生章程,对照体检报告逐项核对;外语分数不达标的直接划掉相关专业组;色弱避开化学生物相关专业。
更狠的操作是——直接拨打高校招生办电话录音确认特殊要求。
保底志愿必须选承诺“服从调剂不退档”的院校,比如湖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明确兜底。
网上那些“七步法”“六步法”救不了认知偏差。
位次换算只是入场券,真正的战场在招生章程的备注栏里。
去年有考生直到投档后才知道飞行技术专业要求裸眼5.0,这种信息差毁的是整个志愿表。
今年新出现的“物化绑定”专业组激增,选科没达标的分再高也是无效志愿。
冲院校还是保专业?
现实点说:分高任性的可以冲学校,擦线进档的务必保专业。
最惨的是冲进名校却被调剂到天坑专业,转专业失败的大有人在。
不如在211大学读王牌专业,比在985冷门专业挣扎四年更实在。
尤其压线考生,与其赌那5%的冲刺概率,不如选个有专业选择权的稳妥院校。
那些教你“冲20分院校”的攻略,从不说被调剂到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表弟去年就是死磕计算机不服从调剂 结果从一本滑到二本 血亏30分”
“招生简章必须逐字看!闺蜜女儿色弱被师范退档 复读了”
“保专业派+1 宁可去双非读法学 别去985学生化”
“打电话问招生办最稳 官网写的‘不宜报考’和‘不予录取’是两回事”
“今年物化绑定的专业太多了 没选化学的理科生直接少一半选项”
“征集志愿都是别人挑剩的 服从调剂按钮必须勾”
“说位次不重要的都是没吃过亏 但光看位次真的会踩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