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高考本科录取率为30%左右,60%以上无缘本科,过线想上本科咋办?

岁月无声 · 前天 16:02
人山人海,说的就是河南。光是今年夏天挤着过高考这座桥的,就有九十万七千二百个年轻人。这个数字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是多少双盼着孩子出人头地的眼睛。
1.jpeg

为啥单说河南?
因为那里的路,窄。一百个孩子里头,能摸到好一点大学门槛的,也就那么七、八个。要是说想进最好的那一批,更是难于上青天,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个幸运儿。
这可不是瞎说。
“这叫百里挑一。”
放眼看全国,也不是那么轻松。今年总共有一千三百三十五万人参加这场大考。可是算来算去,能有机会读个本科的,连一半都不到,最后真正能被录取的,十个人里也就三个。
2.jpeg

剩下的人去哪了?
他们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聪明。只是那道门槛,每年都在那里,不会因为人多就变宽。能过线的,也就五百一十三万八千七百五十五个人,这已经是算上了所有省份的人数。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过了那条线,不等于就稳了。
画线的时候,就没打算让所有过线的人都进来。名额可能只有十个,但他们会放十二个人过线。多出来的人,就是悬在半空中的,随时都可能掉下去,心里头没个底。
3.jpeg

山东那边,过线的人比名额多了快十万。湖南有差不多四万的空缺,河南也差了七万左右。这一个个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的迷茫和等待。
拿到六百分,听着很多吧?
可是在河南,这个分数想进郑州大学,门都没有。只能退一步,看看河南大学。想上个普普通通的公家办的本科,分数也要高出本科线一大截,没个百来分想都不要想。
4.jpeg

这就不难想通了,为啥每年都有那么多学生选择再来一年。不是他们跟自己过不去,而是不甘心。他们只是想为自己争一个好一点的将来,换一个看得见前途的地方。
路就那么几条。
要么,就去那些学费很贵很贵的民办学校。一年好几万的钱交出去,换来一张文凭,学校名气不大,出来找活也不见得容易。可这也是一条路,一条需要用钱铺出来的路。
5.jpeg

要么,就先去读个专科。学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读几年书。毕业之后,再拼一次,考那个叫“专升本”的试。路是绕远了,可终点还是一样,也能拿到那张本科文凭。
付出了这么多,值得吗?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辛辛苦苦挤进本科的门,毕业了反倒最尴尬。往上比,比不过那些读了硕士博士的;往下比,又不如专科生踏实有手艺。不上不下的,卡在中间。
6.jpeg

但无论如何,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了不起。
“能拿到本科那张纸,就说明这个孩子已经超过了全国百分之六十的同龄人。”
这不只是一场考试,它承载了太多东西。它是一整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地方教育资源的缩影,更是一代年轻人命运的岔路口。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咬着牙坚持的普通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岁月无声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