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个按钮,按下去的时候可能没啥感觉,结果出来直接傻眼。江苏就有个考生,分是够了线的,就是没录上自己想去的那个专业,一倔,点了“不服从”,以为后面普通批次还能再战。谁知道呢?提前批的规则一出来,退档!有些地方的玩法,提前批退了直接就奔着专科去了,连本科的边都摸不着了……这一下,十几年的书读了个寂寞?
其实这种坑不止一个。招生简章那本厚厚的书,密密麻麻全是字,谁会逐字逐句去看啊?结果呢,人家专业要求里写得明明白白:“本专业不招收色盲考生”。你没看见,填了。那能怎么办?退!还有视力,要求裸眼1。0,体检单上写个0。8,直接就拜拜了。这种细节,一不留神就踩坑。
还有外语这个事儿!好多人觉得高考外语,选日语或者俄语比英语容易拿分。这操作没问题,高考分数是上去了。
问题是,大学的门是进了,公共英语课就在那等着你!四六级考试,大部分学校是挂钩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少数专业可以不用学英语,但那些专业你分数够吗?想转专业?门槛又是一道坎。当初为了几分投的机,后面要花几年时间来补。
广西那个考生的情况,就特殊一点。不是分数,不是身体,是户口!
某些定向招生或者有特殊政策的专业,会对考生的户籍所在地有严格限制。招生计划里白纸黑字写着“仅招收XX地区户籍考生”。你户口不在那,偏要报,系统审核的时候一看户籍信息不符,直接就给你退了。这都不是能力问题了,纯粹是资格问题,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硬着头皮冲,结果就是被规则的墙给弹回来。
分数够了学校的投档线,为什么还会被退?这也是一个问号。
很多家长和考生就卡在这了。比如一个大学的投档线是600分,你考了605,感觉稳了!结果你报的那个王牌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人家专业录取线是610分。你的分够进这个学校的大门,但不够进这个具体专业的门。这时候如果你又点了“不服从调剂”,学校也没办法把你塞到别的有空额的专业去,只能把你退掉。
提前批退档,这个后果到底有多严重?很多人觉得,提前批不上,后面还有普通批次,机会多的是。这个想法在某些省份是“致命”的。
规则不一样!有些地方,提前批一旦投档被退,你的档案就直接进入征集志愿环节,或者直接滑落到下一个批次,甚至是专科批次。本科线的分数,最后只能去读个专科,你说亏不亏?想读本科?行啊,复读一年,明年再来。
网上有人传,说学校是故意退档,为了把名额留给“关系户”?这种说法听听就算了。招生都是系统操作,按分数和规则来的。学校没录满的那些名额,很多就是因为退档的人太多,后面的征集志愿又没人填,才空出来的。比如某师范大学的某个专业,征集计划20个,就是前面刷下来20个不符合条件的。
一个直接的办法,别信那些网上抄来抄去的“填报攻略”,很多都过时了!直接去学校的官网,找到招生章程,一个字一个字看!还不明白?找招办的电话,打过去问!“老师您好,请问一下咱们学校的XX专业,对视力有具体要求吗?”、“我这个体检结果,报这个专业行不行?”。这种问题,学校的回答是准的。别嫌麻烦,问一句,可能就省了一年的青春。
现在官方也出了很多工具。比如教育部的那个“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还有各省考试院的智能填报系统。你把自己的分数、位次、体检结果、选科情况、户籍……全都输进去,系统能帮你自动筛选和排除掉那些你根本不符合条件的学校和专业。浙江就有个考生,分数好,但有个身体指标不合格,系统都弹窗提醒他了,他没当回事,觉得问题不大,结果还是被退了。工具给你了,你不用,那能怪谁呢?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就卡在填志愿这几天。分数是硬通货,没错。但填报志愿,就是把这个通货花出去的过程。怎么花,花得值不值,全看你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普通批次的填报也开始了,那本厚厚的招生计划,还是得拿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这几天别嫌烦,也别偷懒。机会就这么一次。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