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高考新趋势:大学排名失宠,高分考生为何热衷“低就”?

紫峰视界 · 8 小时前
坚决不去“清北”,高分考生为高考志愿自主宁肯跟老师和学校翻脸!
604高分,不选一本院校选职校!
……
1.jpeg

在2025年高考招录进程中,一个显著变化冲击了传统的高考志愿填报观念:就业前景的考量权重急剧上升,甚至盖过了大学综合排名的吸引力,不少高分考生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些以往被视为“低分录取”,却有着强大就业保障的高校。
现象直击:高分考生的“意外之选”

从各地高考录取情况来看,类似上海海关学院这样的高校成为了一匹匹“黑马”。
在江苏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投档线中,上海海关学院两个专业组投档最低分分别达到648和657分 ,远超部分985、211高校。
在一些沿海省份,有排名200左右的文科高分考生,其家长建议填报上海海关学院,只因该校毕业生大概率能顺利考公进入海关系统,就业前景十分明朗。尽管这一分数填报该校看似“亏分”,但足以体现就业因素在志愿填报中的关键导向。
2.jpeg

除上海海关学院外,一些行业特色鲜明的院校也备受青睐。
比如南京工程学院,素有“电力黄埔”之称,其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国家电网比例颇高,即便该校并非985、211高校,却成为很多中分段考生的心头好;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被李宁、安踏等知名企业提前锁定;扬州大学的宠物医学专业,学生大三就被连锁宠物医院“预订”一空。
3.jpeg

这些院校凭借与行业紧密对接的专业设置,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宽阔的就业道路。
深层原因:就业现实的严峻考量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就业竞争激烈加剧。
从2025年一季度数据来看,虽然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不得不更加务实。
雇主在招聘时,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工作经验或实习经历,45.9%的雇主强调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和趋势的能力,45.1%的雇主重视沟通和团队合作等协作技能。
4.jpeg

这使得那些能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与行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和专业更具吸引力。
观念转变:从“分数思维”到“行业思维”

过去,考生和家长报考志愿时多是“分数思维”,即根据分数和位次,按照以往的录取规律,选择对应的院校和专业,更侧重于学校的综合实力。
如今,这种观念正逐渐被“行业思维”取代。考生和家长开始思考上大学的意义和目的,更加关注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
比如,在面对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和普通高校的热门专业时,很多人会选择后者。
5.jpeg

就像浙江考生小林647分面临浙江大学农学和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的选择,最终他听从班主任建议选择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因为该专业对口芯片、医疗器械等风口行业,就业前景广阔,应届生起薪1.5W+,而农学专业即便985毕业,多数人也只能挤破头考编考公。
未来影响:高校发展与教育变革

这一现象也给高校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与行业的深度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在教育层面,也应引导学生更早地进行职业规划,从高中阶段甚至更早,就培养学生对不同行业的认知和兴趣,让学生在选择专业和院校时更加理性和明确。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中就业因素的凸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反映了考生和家长的现实考量,也为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紫峰视界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