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刘邦沛县的酒肉朋友,杀狗的、养马的、吹丧的,为啥都是军事大才

史论纵横 · 10 小时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沛县一群市井小民,屠狗卖肉、赶车养马、吹丧敲鼓,跟着刘邦起义后个个成了军事大才。
这些人凭什么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
1.jpeg

2.jpeg

市井出身与起义契机

樊哙在沛县以杀狗卖肉为生,每天挥刀剁肉的动作,练就了一身力气
刘邦常来樊哙的肉铺喝酒吃肉,两人逐渐成了好友。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樊哙毫不犹豫地弃刀从军,跟随刘邦踏上了征战之路。
鸿门宴那晚,项羽摆下了杀局
樊哙听说刘邦有危险,立即持盾闯入项羽的军帐。
项羽的卫士想要阻拦,樊哙一把推开,项羽见来了个壮汉,便赏了他一块生猪腿。
3.jpeg

樊哙接过来就咬,血水从嘴角流下,震慑了在场的楚军将士。
这一咬,看得出樊哙的豪气,还为刘邦赢得了脱身的机会
夏侯婴原本是沛县的车夫,每天赶着马车穿梭在县城的街道上
刘邦起义后,夏侯婴的驾车技术成了保命技能。
刘邦逃亡时,全靠夏侯婴驾车技术超群,多次在危险关头救了刘邦的命。
4.jpeg

彭城之战是刘邦一生中,最惨烈的败仗,楚军来势汹汹,汉军节节败退。
夏侯婴在混乱中,找到了刘邦的妻子吕雉和幼子刘盈
敌军追兵越来越近,马车颠簸得厉害。
为了跑得快一些,刘邦甚至想把孩子推下车,夏侯婴坚决不同意,他一边驾车一边保护着吕雉母子,最终成功突围
5.jpeg

周勃早年靠吹丧鼓乐为生,每天在丧礼上敲锣打鼓
这份工作看似卑微,却让周勃掌握了节奏感和指挥能力。
加入刘邦军队后,周勃发现自己的节奏感,在军事指挥中大有用处。
广武之战中,周勃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敌军数量是汉军的三倍,正面交锋必败无疑
周勃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决定用鼓点来迷惑敌军。
6.jpeg

他让士兵们按照不同的鼓点节奏行动,一会儿急促,一会儿缓慢。
敌军被这种变化多端的鼓声,搞得晕头转向,周勃趁机率领三千兵马成功突围
萧何在沛县当文吏,每天处理各种公文档案
起义爆发后,萧何负责粮草调度和后勤保障,别人都忙着攻城略地,萧何却把注意力,放在了看似无用的文书档案上。
7.jpeg

攻占咸阳时,萧何做了一件所有人都不理解的事
将士们忙着抢夺金银财宝,萧何却直奔丞相府和御史府,把秦朝的法律条文、户籍册、地图等档案全部收集起来。
这些档案后来成了,汉朝建立行政体系的基础,萧何的这个决定,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根基
8.jpeg

实战锤炼与能力转化

芒砀山起义初期,樊哙和刘邦经常一起上山狩猎
屠夫出身的樊哙对地形了如指掌,知道哪里有山洞可以躲避,哪里有小路可以逃跑。
秦军多次围剿,樊哙总能带着刘邦,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处。
9.jpeg

巨鹿之战是决定起义,成败的关键一战。
楚军阵势严整,汉军处于劣势
樊哙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他挥舞着大刀,就像在肉铺里切肉一样干净利落。
每一刀下去,都有敌军倒下,樊哙以屠夫之力劈开了楚军的阵列,为刘邦的突围创造了条件
夏侯婴把在沛县赶车的经验带到了军队中。
他发现训练骑兵就像调度马车一样,需要节奏和配合
夏侯婴训练出来的骑兵队伍,行动如"马群奔腾",整齐划一,大大提升了行军效率。
10.jpeg

汉中之战中,夏侯婴面对秦军的围攻,夏侯婴想出了一个绝招
让马车快速转弯,利用车轮的惯性撞击敌军。
这种"漂移战术"出其不意,一下子撞翻了七名秦兵,为刘邦的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
周勃把丧葬鼓乐的节奏,运用到了军事指挥中,制定了一套独特的鼓点战术体系:急鼓代表冲锋,缓鼓代表防御,不同的鼓点组合代表不同的战术动作。
士兵们听着鼓声行动,配合默契。
汉中对峙期间,周勃策划了一次夜袭行动。
11.jpeg

深夜时分,周勃让鼓手轻敲鼓点,指挥士兵悄悄接近项羽的粮仓
鼓声在夜风中若隐若现,敌军以为是远处的丧礼鼓声,没有在意。
汉军成功突袭了粮仓,烧毁了大量军粮,严重扰乱了项羽的部署
萧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需网络。
从沛县到前线,萧何布置了无数个补给点
12.png

从沛县征召工匠,专门制造兵器和军械,前线将士的武器坏了,很快就能得到补充;粮草不够了,萧何总能想办法调拨。
楚汉相持期间,军粮成了最大的问题。
萧何推行了"军屯制",让士兵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训练
这种耕战结合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军粮短缺的问题,为汉军的长期作战提供了保障。
13.jpeg

刘邦的用人策略

刘邦从不因为出身,歧视这些沛县旧部,无论是在沛县的肉铺里,还是在军营的帐篷中,刘邦都和大家一起喝酒吃肉
鸿门宴前,刘邦紧紧握住樊哙的手,承诺"同生共死"。
这种平等的态度,让旧部们死心塌地跟着刘邦。
14.jpeg

面对曹参质疑韩信的军功,刘邦说了一句话:"能带十万兵者为将。"
这句话既肯定了韩信的能力,也激励了其他将领。
刘邦善于在竞争中维持团结,让每个人都有发挥的机会。
刘邦对每个人的特长都了如指掌。
樊哙勇猛善战,就让他当先锋;夏侯婴善于调度,就任命他为太仆
周勃有治军才能,逐步提拔为太尉。
萧何精通行政,直接委以丞相重任。
刘邦曾经评价萧何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个评价准确地概括了萧何的价值。
15.jpeg

每个人都在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作用,这就是刘邦用人的智慧。
彭城大败后,刘邦的团队,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
夏侯婴负责救刘邦脱险,樊哙断后掩护,周勃收拢残部,三人配合默契,形成了"保主-突围-整军"的完美联动。
16.jpeg

萧何在汉中做了一件关键的事:招募"复阳"。这些战败逃跑的士兵本来士气低落,萧何重新整编训练,补充了兵力。
正是这些新兵的加入,让刘邦有了东归再战的本钱。
17.jpeg

乱世机遇与个人特质

乱世需要的正是这些人身上的特质,屠夫的果断决绝,马夫的节奏感,吹丧人的指挥力,在战场上都成了制胜的法宝。
樊哙是刘邦的战友,还是他的家人
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两家结成了姻亲,这种血缘关系,让樊哙对刘邦的忠诚更加坚定。
18.jpeg

樊哙多次劝谏刘邦戒奢,攻占咸阳后坚决反对刘邦在宫中享乐。
夏侯婴为了救吕雉母子,甘冒生命危险,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夏侯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义气
周勃在吕后专权时挺身而出,诛灭诸吕,保住了汉室江山。
萧何与曹参、周勃等人形成了稳定的政治联盟
这些沛县旧部相互扶持,共同保障了汉初政权的平稳过渡。
19.jpeg

正是这种深厚的感情纽带,让刘邦的团队在历史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沛县这群酒肉朋友,能够成为军事大才,既有个人特质的因素,也有时代机遇的成分。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英雄不问出处,乱世造英雄
参考资料:
1.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305-342.
2. 班固.《汉书·高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2:23-58.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史论纵横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