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刘邦到底比项羽强在哪?

阳光 · 8 小时前
在那风起云涌的秦末,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农民起义的风暴瞬间席卷大半个中国。一时间,各地豪杰纷纷响应,想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jpeg

在南方的会稽郡,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正谋划着大事。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秦国攻灭时,项燕兵败自杀,所以项梁一直想恢复楚国。项羽身材魁梧,聪明伶俐,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项羽没学几天就不想学了,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啥用,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啥了不起,要学就学打大仗的本领。”项梁听他口气不小,就把祖传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倒是一听就懂,可略懂大意后又不肯深入钻研了。


2.jpeg

项梁本是下相人,因与人结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青年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把他当老大哥。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陈胜起义的消息传来,项梁觉得机会来了,便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会稽郡,没几天就拉起一支八千人的队伍,一路上还有各地起义队伍来投奔。


3.jpeg

而此时的刘邦,本是沛县人,在秦朝时做过亭长。有一次,上司让他押送一批民夫去骊山做苦工,可每天都有民夫开小差逃走,刘邦根本管不住。他心想,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没法交差。一天,他和民夫们休息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哪年哪月能回乡。”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愿意跟他一起找活路,于是刘邦带着他们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没过几天就聚集了一百多人。沛县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好汉,很同情他,还暗暗和他来往,大家都称他沛公。刘邦在沛县起兵后,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家乡丰乡,可后来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兵力不足,只好去别处借兵。


4.jpeg

第二年,刘邦带着一百多人的队伍来投靠项梁。此后,刘邦和项羽在反秦的道路上并肩作战,但两人的性格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


5.jpeg

项羽勇猛过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无人能敌。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大败秦军,威名远扬。可他脾气暴躁,有时做事不计后果。一次,项羽攻下一座城后,因为城中百姓曾抵抗过他,他竟下令屠城,顿时血流成河,百姓哭声震天。


6.jpeg

而刘邦则比较沉稳,善于用人。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像萧何、张良、韩信等。有一次,韩信觉得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便来投奔刘邦。刘邦和韩信交谈后,发现他很有军事才能,便毫不犹豫地拜他为大将。韩信感激不已,决心为刘邦效力。


7.jpeg

在与秦军的战斗中,刘邦也总是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一次,他们攻打一座城池,久攻不下,士兵们伤亡惨重。这时,张良建议说:“我们可以绕过这座城,先去攻打其他薄弱的地方,等周边都拿下了,这座城自然就孤立无援了。”刘邦听后,眼睛一亮,觉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果然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8.jpeg

随着反秦斗争的深入,刘邦和项羽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也成为了争夺天下的对手。项羽自恃武力强大,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而刘邦则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如项羽,所以一直小心翼翼,等待时机。


9.jpeg

在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可项羽却犹豫不决。刘邦则表现得十分谦卑,向项羽赔罪,说自己绝无争夺天下之心。项羽听后,竟真的相信了刘邦,放走了他。范增气得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0.jpeg

最终,刘邦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用人之道和沉稳的性格,在楚汉相争中逐渐占据上风。而项羽则因为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最终陷入绝境。垓下之战,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包围,四面楚歌。项羽看着身边的虞姬,泪流满面,唱起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拔剑自刎。项羽带着残兵突围后,逃到乌江畔,乌江亭长劝他渡江,重整旗鼓,可项羽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最终自刎而死。


11.jpeg

刘邦赢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从刘邦和项羽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和用人之道,更在于他能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善于学习和改变。而项羽虽然勇猛无敌,但他的刚愎自用和暴躁脾气最终让他走向了失败。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历史故事#刘邦和项羽#了解历史#​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阳光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