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提前批居然也爆冷?
吉林大学跌到576分就能上,2025高考录取彻底乱套了。
分数线两极分化到魔幻,背后全是现实毒打。
军校警校把尖子生抢光了,985的冷门专业彻底没人要。
清华历史类暴跌,北大甚至出现专业零投档。
不是学生飘了,是大家算明白了账:考古学毕业蹲博物馆拿四千,计算机专科生进大厂月入过万,这书读得值不值?
家长也开窍了,宁可让孩子读二本临床医学,不碰985的“天坑专业”。
强基计划倒是稳得很。
清华物理类在广东683分入围,山东679分,换算成满分750都得686以上。
学霸们照样挤破头。
讽刺的是,同样的清华,专项计划在宁夏理科只要400多分就能摸到门槛。
一套卷子三种命运,教育公平像个笑话。
更扎心的是地域差异。
北京6.8万考生有580个进清北,河南136万考生只录420人。
北京孩子考650分进未名湖散步,河南考生680分可能连郑大都悬。
津沪录取率超0.6%,河南只有0.03%——相当于北京孩子走柏油路,河南孩子在爬刀片山。
分数线大乱斗其实是就业市场的预警。
985牌子早就不包治百病,口腔医学技术比北大哲学更吃香。
江西考生576分捡漏吉林大学临床医学,比冲冷门985实在多了。
现在报志愿堪比炒股,要么追高抢强基,要么抄底捡漏,中间档的全在焦虑。
当专项计划遇冷、强基计划高热、地域鸿沟裂成峡谷,这场高考早就不只是分数较量。
表面看是分数线崩了,实则是普通家庭用脚投票。
分数是入场券,但考场外的起跑线,从出生就画好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