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近两年一个流行词汇“奶辣风”,大概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这其实是一种颇受争议的儿童穿搭风格,年龄偏小的孩子(大多为女童)穿着成熟性感的黑丝吊带包臀裙,形成了“幼态和性感”的反差;
简直是让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无法接受的扭曲审美。
而就在2025年6月1日的中山漫展现场,就出现了这样让人既痛心又愤怒的一幕:
在一处临时搭建的简陋场地前,两名七八岁的女童穿着暴露且极度成人化的服装,摆出了很多不堪入目的姿势供人拍照。
且现场的大幅海报显示,她们正在做的是付费直播,门票108元;
海报上堂而皇之展示着几个小女孩的照片,旁边还配有她们的名字“菲菲公主”“舞蹈小爱”“才艺贝贝”等。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就在现场,他们竟然能够看着自己的孩子如此打扮、在充满成年人“软色情”的直播间里被人品头论足。
这样畸形的现象,让孩子们在最天真无邪的年纪接触这个世界的阴暗面;
这些家长们,到底是为了赚钱迷失了自我,还是毫不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正在被毒害?
失职的监护人
“我家的孩子能当童模吗?”
随着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似乎每个人都可以跻身这个百花齐放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儿童吃播、儿童生活vlog、小学生教做菜、孩子独立生存的一天……
其中,“童模”这个已经演变为群嘲热梗的话题,更是在互联网上热度高居不下。
总是有父母带着亲爸亲妈滤镜,晒出自己的孩子的照片,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啃小”,吃上孩子带来的红利。
2018年,在某社交平台,一个名为“佩琪”的小女孩的吃播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这时候的佩琪还只是一个有着小奶膘的一岁半小孩。
而她的家长看到了这波互联网的红利,开始拼命给小女孩喂吃的;
到了2019年8月,两岁半的佩琪体重已经开始不正常,肚子撅起很高,手臂粗壮,看起来像是五六岁的孩子。
而一年之后,这个三岁多的小姑娘体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斤;
可佩琪的父母非但不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反而还变本加厉扬言要将佩琪喂到100斤。
好在随着众多网友的干涉,佩琪的账号早在2020年被封禁。
可我们站在当下的角度回头去看,这些不顾孩子身体、心理健康的博流量行为,似乎从未停止过。
孩子还小,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金钱、什么是欲望、什么是审美。
家长作为成年人,将个人的审美和欲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却忽视孩子的真实情感需求,这样失职的监护人,只会给孩子带来扭曲的认知和观念。
“我只有赚到钱才能被爱。”“我只有打扮成这样才能被爱。”“我只有满足父母的期待才值得被爱。”……
思想被侵蚀,自我概念被打破,没有安全感,只有价值、利益和剥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根本就难以建立正常的、健康的人际关系。
自我客体化的倾向
前段时间刚刚看到一位博主吐槽,说现在的商家为了赚点钱是毫无底线。
不仅堂而皇之卖起了婴儿高跟鞋、婴儿黑丝、婴儿包臀裙,甚至还有话题:“人类幼崽拥有的第一双高跟鞋”“三个月正是穿高跟鞋的年纪”;
里面的高跟鞋被眼尖的网友看出形似古代裹脚后穿的“三寸金莲”,简直像是封建遗风又刮了回来。
家长们沾沾自喜拍照晒图,殊不知自己的孩子已经渐渐变为了被物化的“商品”和流量工具。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客体化”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将自己或他人看作是被观察、被评价、被约束的对象,而不是有着自主意识和内在复杂性的主体。
变为流量工具的孩子们,其身体和形象已经变成了成人喜好和欲望的客体;
孩子不需要有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有未来的规划,只需要老老实实听从家长的安排。
他们的人格、自我和情感需求被完全忽视,成为了成年人手中一个冷冰冰的聚宝盆。
聚宝盆有什么价值呢?来钱快、金闪闪、会被人夸赞和羡慕。
孩子们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赚钱多少、外貌是否好看、以及他人的评价是好是坏,因而完全无法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自尊和自我。
成年后,他们将更加容易陷入物化的亲密关系,如性剥削、情感虐待、心理操纵等等。
心理边界感模糊
为什么现在的娱乐文化产业,很多网友、家长和专家都在呼吁及时建立实名制上网以及年龄分级制度,杜绝青少年过早接触互联网?
因为将儿童置于成人化的环境之中,会过早唤醒儿童的性意识,导致性早熟(生理和心理双重影响)。
但不像成年人有分辨的能力,儿童并不能处理这些有害信息;
因而,这样过早的性唤醒会扭曲其生理心理发展的轨迹,导致孩子出现身材羞耻、性焦虑、角色混淆等等严重问题。
除此之外,物质主义的思想也在逐渐侵蚀孩子的内心。
他们会将自己从头到脚用“奢侈品”包装起来,只有这种外部的满足才能让他们的心中得到慰藉;
至于精神层面的丰盈和内心世界的富足,早就会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丢失掉了。
而最重要的是,在目前这个仍然“谈性色变”的社会中,就算是普通家长都很少为孩子科普性知识,更不要说这样毫无底线的家长了。
成人化的环境会无限模糊孩子与成人的心理边界,在他们眼里,很可能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也显得稀松平常;
只要用利益来引诱,被培养的“利益至上”的孩子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就遭受到伤害。
这个世界的确纷繁复杂,“乱花渐欲迷人眼”,就连成年人也时常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更别提这些纯真的孩子们了。
他们渴望的根本不会是成人世界的关注和追捧,而是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和本真。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能够在无忧无虑的童年中自由奔跑,尽情欢笑。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