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看完高考700分学霸的家庭模式,终于顿悟,幸福的底层逻辑,不是金钱,不是

读者 · 4 天前
如果父母相爱、家庭和睦,孩子在爱和快乐的氛围里度过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温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如果父母自身素质比较高,给孩子以心智上的熏陶和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童年,可保其人格健康、心智发展良好。


——周国平,“言论”,《读者》2019年第7期
前几天高考成绩公布,一名学生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考了700分的喜悦。
网友纷纷留言,表达祝贺,但也有人好奇:你父母是怎么“鸡”你的?
孩子一看,先是打了个问号,随后说:
爸妈从不管我学习,他们一个管我后勤,一个管我情绪。
博主@清总很行 就孩子的回答,分析说:
真正的学霸,一定来自幸福的家庭。但幸福的家庭,并非我们世俗意义上的理解。
所谓幸福,不见得有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抑或是取得多大成功。
幸福的底层逻辑,是家里的能量始终能顺畅流动。
就比如这个孩子家里,父母好的照顾,养出孩子健康的身心,健康的身心,托起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反过来宽慰了父母的心,父母更有动力守护整个家。
幸福,是人与人之间“相生”的力量滋养出来的。
1.png

一个家最累人的
是在小事上内耗
网友@雨滴 发帖分享过自己的日常。
她跟丈夫都是那种急性子的人,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再加上孩子年龄小,调皮捣蛋的,一家三口每天就是吵来吵去。
她看不惯孩子拖延,大事小情地嘱咐:“喝水没?作业写完没?有没有在学校闯祸?”
喋喋不休问个不停,着急忙慌地催孩子干这干那,日程安排得紧锣密鼓。
而丈夫比她还焦虑,工作中碰上点小麻烦,邻里之间有一点不愉快,丈夫都如临大敌。
至于家中琐事,什么交水电费啦,走亲访友随份子钱啦,夫妻俩又往往意见不一致。
今天为了周末怎么过吵,明天为了孩子考砸了吵,简直没有清静的时候。
说实话,这些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也十分消耗人的精力。
时间一久,人的能量就被耗得差不多了。
孩子打不起精神,她自己和丈夫的身体也大不如前。
网友@雨滴发帖呼吁:千万别被家里的小事消耗。
《家庭如何塑造人》里说:
家,能大大影响家庭成员的情绪。温暖的家庭关系会及时遏止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传播,糟糕的家庭氛围则让人被烦恼与忧虑紧紧地缠绕。
家里鸡飞狗跳,终日被小事牵扯,能量再充足的人,也难免心烦意乱。
烦躁、焦虑、慌张、恼怒……这些“情绪劳动”,远比你做家务、带孩子累。
在外面工作打拼,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别再在家里“没事找事”了。
心理学家杰克逊,将家庭相处模式分为“消耗型”和“滋养型”。
“消耗型”的家庭,家人之间总是指责埋怨,无休止地牵绊着彼此。
而“滋养型”的家庭,永远是宽容多于苛责,体谅多于控制。
大部分事,都不必放在心上,更不必吹毛求疵,要求过高。
把心放宽,能不管的不管,能少管的少管。
在家里放松下来,家才是避风的港湾。
2.jpeg

来源:视觉中国
3.png

美满的日子里
从没有强迫性的人
回到开头那个例子,孩子之所以能拿到高分,还有个关键因素——
家里,没有强迫他的人。
他的父母,从不鸡娃,从不拿学习这件事来逼迫、施压。
孩子的生活氛围是轻松愉悦的,就像一棵树苗,扎根的土壤很松软。
这样的成长环境,人才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活得舒展,活得精彩。
相反,如果家人之间,你要求我,我要求你,像监工一样对待彼此,那家就成了冷酷无情之地,令人一分钟都不想多待。
咨询师月月,曾接过一个情感咨询。
妻子为了让丈夫进步,给丈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计划,并强迫他严格遵从。
比如,为了让丈夫赚更多的钱,逼迫他去考职业资格证;为了让他戒掉游戏,把家里的网断掉;逼迫丈夫学习育儿知识,监督他每周打卡。
妻子不厌其烦地改造,丈夫渐渐不堪重负,最后决定搬出卧室与妻子分居。
在生活中,太多的人以爱之名去控制对方。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伤了感情不说,还令一家人陷入内耗。
因为太过强迫,家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幸福可言。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中国大多数家庭矛盾,都是一场隐秘的权力斗争。
夫妻关系中,总有人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征服对方来证明:我是对的,你要听我的。
亲子关系中,总有人各种“放心不下”,对孩子的管教无孔不入,不给丁点自由。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控制,对能量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作家曾小亮提出一个概念——“低碳家庭”。所谓“低碳家庭”,意思是:这家人很节能,关系上不存在“过度消耗”的情况。
曾小亮就接触过这样的家庭。
27岁的小梦是全职妈妈。小梦也曾有强迫症似的,对家人要求很多,但随着家庭矛盾升级,她慢慢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
于是,她努力克制控制他人的欲望,凡事都和家人有商有量。
慢慢地,一家人都学会了换位思考,对彼此有了更多的理解与体谅。
家人之间矛盾少了,生活这才开启了“低碳模式”,有了岁月静好。
何炅曾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一个家中,人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自己,对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要求。
一段关系中,彻底放下对他人的要求,一切才会向好的方向去发展。
永远记住,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4.jpeg

来源:视觉中国
5.png

幸福家庭的底层逻辑
是能量流动
林海音的《今天是星期天》里,丈夫给孩子们立下规矩:
记住,孩子们,以后每个星期天都是妈妈的休息日,无论什么事都不要妈妈动手,她已经辛苦了一个星期了。
所以每到周末,丈夫就承包所有家务,妻子则在一旁安静休息。
孩子们见爸爸如此,也都乖乖听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丈夫孩子如此体谅,妻子心里很受用,经常感恩生活的幸福。
在这个家里,能量像涓涓细流,轻巧地流动着,绕过所有人。
爸爸多分担,妈妈多感恩,孩子也在这种爱意中被滋养。
这世间,幸福的模样大抵如此。
看过一个观点:
爱,其实是把你生命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奉献给对方,并让对方接收再反馈给你,这才是爱。
一个家里,爱循环起来,能量会绕一圈后流淌到自己身上。
朱生豪与宋清如,是一对文坛佳偶。
想当年刚结婚时,战乱连绵,日子过得很是辛苦。
朱生豪为了给宋清如一个好的生活,通宵达旦地翻译著作、撰写文章。
稍微有点空,他就会陪宋清如一起打扫房子,说话解闷。
而宋清如呢,深知丈夫辛苦,也主动帮忙校对、整理、装订译文。
夫妻俩互相体谅,彼此搀扶,这才把一地鸡毛的日子过成了情诗。
武志红老师说:
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蕴藏着强大的能量场,这个能量场的好坏会影响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是讲究能量的。
被能量滋养的人,大多心安神宁,心怀感恩,对一切都充满希冀。
所以说,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
家庭幸福了,人生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日子越过越红火。
6.jpeg

来源:视觉中国
7.png

写在最后
偶然的一天,摄影师劳伦•弗莱施曼在家里发现了祖父写给祖母的情书。
书信里情意绵绵,有着祖父对祖母的牵挂,也写了祖母对祖父的照料。
劳伦•弗莱施曼细细想来,家族里一代代人大都家庭幸福,婚姻美满,或许从祖父祖母开始,就有一股爱的能量,在家族里循环流动。
这让我不禁想起喷泉池里,水流涌出,注入上面的一层大理石碗,水位缓缓升高,又溢进更下一层的大理石碗里。最后底层的水重新升涌上来,循环往复,生机勃勃。
幸福的家庭,也似这座喷泉,生生不息,生机盎然。
只要用心经营,我们都能在家人陪伴下,拥有最明媚的幸福。
与朋友们共勉。
8.jpeg

作者:沐晴。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读者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