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与希望交织:聚焦当下中东局势
在全球地缘政治的棋盘上,中东始终是冲突与变革的关键区域。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却长期深陷复杂的矛盾漩涡,局势波谲云诡。
近期,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成为国际焦点。在经历了“12日战争”后,双方虽宣布停火,但局势极为脆弱。以色列连续空袭黎巴嫩南部地区,伊朗也发出若再次受侵略将作出“更具毁灭性”回应的警告。也门胡塞武装继续向以色列发射导弹,让地区紧张氛围难以消散。这场冲突不仅是军事对抗,背后更是地缘政治、宗教矛盾、领土争端等多方面因素的博弈。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伊朗作为中东地区强国,其影响力的扩张与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维护地区霸权的诉求相悖;宗教层面,以色列的犹太教与伊朗主导的伊斯兰教什叶派之间存在深刻分歧;领土争端则围绕着戈兰高地等地区展开,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冲突相互交织,使得以伊关系长期剑拔弩张。
巴以冲突同样持续发酵,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触目惊心。加沙卫生部门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7日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已有大量人员伤亡,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医院、学校、居民楼在炮火中沦为废墟,民众基本生活物资匮乏,食品、医疗用品短缺,饮用水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尽管各方多次斡旋达成停火协议,但停火难以转化为持久和平,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谈判进展艰难,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分歧巨大,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与以色列的安全诉求难以平衡,和平之路依旧漫长而坎坷。
在这一乱局中,美国的角色至关重要且备受争议。美国长期以来在中东奉行双重标准政策,一方面,在军事上大力支持以色列,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持,加深了巴以之间的力量失衡;另一方面,在伊核问题上反复无常,退出伊核协议又重新谈判,对伊朗实施制裁与军事威慑,加剧了伊朗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的矛盾。美国的中东政策更多是基于自身地缘政治和能源利益考量,试图维持其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控制石油资源,确保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结算地位,却忽视了地区国家的主权和人民的意愿,成为中东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外部因素。
不过,中东地区也并非毫无和平曙光。中国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和解,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倡导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为中东和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此外,部分中东国家也在努力寻求自主发展与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减少对外部势力的依赖,通过加强内部团结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中东局势的走向关乎全球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各方回到谈判桌前,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摒弃霸权思维,切实解决地区国家的合理关切,为中东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创造条件。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