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东行记丨伊拉克:废墟之上的文明回响

新华社 · 昨天 14:23
1.jpeg
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这里曾是苏美尔文明的摇篮,乌鲁克古城带釉的墙砖诉说着最早的城市梦想;这里也曾见证亚述帝国的荣耀,石刻浮雕记录着帝王征战的恢宏景象。
历经时间的洗礼和战火的炙烤,曾经风光无限的一座座古城凋敝衰败,但漫漫黄沙难掩人文瑰宝曾经的辉煌,废墟之上,两河文明的回响千年不绝。
苏美尔人的城市文明记忆
乌鲁克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000年,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代表,其遗址位于伊拉克南部省份穆萨纳。在公元前3400年-3100年,苏美尔人在此制造铜器和陶器,并修建巨大的塔形建筑,乌鲁克文化开始展露光芒。
苏美尔人还创造了楔形文字的前身——图画文字,人类历史自此出现文字记载,著名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的主人公就是当时的乌鲁克国王。
2.jpeg
在乌鲁克古城遗址塔庙前,一块锈迹斑斑的指示牌上写着“人类文字诞生于此”。
3.jpeg
乌鲁克古城遗址塔庙一隅。
4.jpeg
乌鲁克古城中以多种颜色的黏土锥体镶嵌堆砌而成的围墙(残留部分)。
5.jpeg
乌鲁克古城中的釉彩墙砖,体现了当时建筑美学的巅峰成就。1928年,德国考古队发掘出乌鲁克古城遗址,并发现大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艺术珍品。重见天日的乌鲁克古城却没能重现往日荣光,受连年战乱影响,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因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举步维艰,遗址内遍地瓦砾陶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残片随处可见。
6.jpeg
乌鲁克古城遗址内一块刻有古老文字的砖块。
7.jpeg
乌鲁克古城内一座残破的庙宇。在伊拉克南部的纳西里耶市,还坐落着苏美尔人的另一座重要古城——乌尔古城,著名的乌尔塔庙就矗立在这座曾经宏伟繁荣的城市之中。乌尔塔庙是一座神庙的塔楼,其外形看上去酷似金字塔,被认为是当时祭奉月神的巨大祭坛。
8.jpeg
乌尔塔庙
9.jpeg
乌尔古城遗址亚述古都之泪
在两河流域文明史上,亚述帝国曾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位于伊拉克谢尔卡特的亚述古城遗址是古亚述帝国的第一个都城。这座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期间,这里形成了城邦国家,并发展为一个重要的贸易枢纽。如今的古城遗址内,仅剩下一座残存的塔状建筑遗迹,让人追忆亚述帝国的兴盛与荣光。
10.jpeg
亚述古城遗址内的塔状建筑遗迹。
11.jpeg
亚述古城遗址一瞥。
12.jpeg
亚述古城遗址内的城墙遗迹。
13.jpeg
古城遗址一侧,蜿蜒南流的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老的亚述文明。
14.jpeg
亚述古城遗址内,指示牌上的弹孔清晰可见。
15.jpeg
亚述古城遗址内的一处拱门已濒临垮塌。
16.jpeg
亚述古城遗址内的一处考古发掘现场。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东南,坐落着亚述帝国另一重要都城遗址——尼姆鲁德。这座古城建于公元前13世纪,有着“亚述珍宝”之称,曾是伊拉克最知名的考古地点之一。1845年,英国考古队对尼姆鲁德遗址展开勘察和挖掘,发现了公元前9至7世纪的亚述宫殿遗址。
17.jpeg
尼姆鲁德遗址内的一处拱门。
18.jpeg
遗址内唯一较为完整的带翼神像浮雕被拼接在墙面上,历经千年风霜和战火侵袭依旧栩栩如生。
19.jpeg
一块刻有楔形文字的石碑残片。2015年3月,极端组织武装分子开着推土机夷平了尼姆鲁德遗址,捣毁了宫殿门口的“拉马苏”雕像,将宫殿内的浮雕珍宝炸得粉碎,并推平了遗址内17米高的塔庙遗迹。上世纪70年代重建的亚述纳西拔宫也被武装分子全部摧毁,只剩下宫殿大门的断壁残垣。
20.jpeg
遭极端组织破坏后的“拉马苏”雕像。
21.jpeg
尼姆鲁德遗址内,绿布覆盖着支离破碎的文物残片。
22.jpeg
掀开绿布,石雕残片上神像的肌肉线条和装饰的花纹图饰清晰可见。极端组织的铲车开进尼姆鲁德遗址时,十吨重的“拉马苏”神像轰然倒塌,播撒“祝福之水”的带翼神像浮雕被炸为数块。那些被砸毁的浮雕碎片,永远失去了重组的可能。如今,尼姆鲁德的废墟之上,乱石嶙峋,满目疮痍好似历史的叹息。
23.jpeg
一块刻满楔形文字的石碑上满是岁月风霜。当地考古专家告诉我,尼姆鲁德遗址目前发掘的面积只占整个遗址的30%,连年冲突与战乱让伊拉克政府再也没能对尼姆鲁德遗址展开有效发掘和保护。尽管在2016年11月伊拉克军队收复了尼姆鲁德遗址及周边地区,但遗址的重建和保护工作并没有迅速改观。
24.jpeg
负责看守遗址现场的警察和工作人员在尼姆鲁德遗址内巡查。
25.jpeg
尼姆鲁德遗址内的一处拱门。荒漠遗珠哈特拉
在摩苏尔西南大约110公里处,漫漫黄沙之间掩映着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哈特拉古城,这是伊拉克首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公元前1世纪,帕提亚人曾在这里修筑军事据点,后扩建为城池。到公元2世纪时,城市已具相当规模,因当地居民崇拜日神,故又被称为“太阳城”。
26.jpeg
哈特拉古城遗址内的一处庙宇,历经千年,依旧气宇轩昂。
27.jpeg
残破的雕像摆放在遗址内的一处石室内。
28.jpeg
遗址空地处散落着大量文物残片。哈特拉古城曾是深受帕提亚文明影响的要塞重镇,古城内庙宇气宇轩昂,高墙上铭文密布,柱式门廊高耸林立,既融汇了希腊和罗马的建筑风格,又不乏东方古典韵味,展现出文明交汇、兼容并蓄的独特之美。
29.jpeg
哈特拉古城遗址墙壁上的石雕。
30.jpeg
哈特拉古城遗址一瞥。
31.jpeg
哈特拉古城遗址内的一处庙宇。
32.jpeg
高耸的立柱、精美的石雕诉说着哈特拉古城往昔的辉煌。2015年,极端组织武装分子同样盗取了哈特拉古城的珍贵文物,并破坏了古城遗址。如今的哈特拉古城,在战火后日渐凋敝,鲜有游客光临,残缺的雕像和堆积的文物残片让人扼腕叹息。文明的构建需要经历上千年光阴,而其毁灭,可能就在一瞬之间。
33.jpeg
哈特拉古城遗址内残存的石雕。
34.jpeg
哈特拉古城内庙宇立柱上的精美雕刻。
35.jpeg
碎石遍地是哈特拉古城最为痛心的战争伤疤。在历史的长河中,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在两河流域相继建立城邦王国,王朝更迭之间,完成文明交流互鉴和传承延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若星辰的辉煌篇章。如今,走过战火烽烟,两河文明仍在苦苦等待下一个绽放的季节。
记者:段敏夫 李军
编辑:张晨岑 邬惠我
新华社摄影部 巴格达分社 中东总分社 联合制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新华社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