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快速冲上国际热榜,不过这次袭击,必然不会成为伊朗与以色列之间全面战争的开端
自以色列建国至今的七十年中,这个不管人口还是面积都在中东排倒数的小国,不仅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并且斩首突袭比谁都强,为何以色列可以在中东想打谁就打谁,还不会遭到反噬?今天,我就来聊一聊“疯狗”以色列,背后的行为逻辑
突袭大师
在西方掌握的舆论当中,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头号威胁,然而在西方媒体的曝光中,多数恐怖组织除了手段极不人道
不仅战绩并不突出,也往往无力扭转战略态势,而真要从“战绩”的角度来讲,以色列,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宗师级别的突袭专家
以色列的突袭分为三种,并且在每一类别中都有极为成功的例子,第一种,是类似于“偷袭珍珠港”式的不宣而战,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
以色列空军在缺乏正式宣战的前提下倾巢出动,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空军基地发动了毁灭性的突袭
这次突袭在短短数小时内,摧毁了埃及空军绝大部分作战飞机,彻底瘫痪了阿拉伯国家的制空权
并在之后凭借空中的绝对优势,让地面部队在六天内击败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
这次不宣而战为以色列带来了延续至今的战略优势,不仅彻底打碎了埃及主导中东统一的进程,也让叙利亚至今都被以色列地形压制
以色列的第二种突袭,是对包括核设施在内的战略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
这一方面的最出色作品,当属对伊拉克进行的巴比伦行动,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派出8架F-16和6架F-15
长途奔袭1100公里,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成功轰炸并彻底摧毁了奥斯拉克核反应堆
整场行动精确、迅速,不仅成为了“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典范,对以色列乃至全球其他国家,也提供了一个快速袭击的完美模板
而以色列进行的最后一类突袭,争议性是最大的,那就是对敌国重点人物的定点清除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色列为报复慕尼黑奥运会中对以色列代表团的袭击,就在接近十年的时间里执行代号“上帝之怒”的刺杀行动
通过邮件炸弹、电话炸弹、直接射杀等多种方式,在欧洲和中东多地刺杀了多名目标人物
1988年,以色列又派出总参谋部直属侦察营,乘坐橡皮艇,从海上登陆千里之外的突尼斯
他们在摩萨德特工的引导下,突袭了巴解组织的二号人物阿布·杰哈德位于突尼斯的住宅,还将其当着家人的面射杀
与前两种突袭相比,以色列对于敌国高级政客与科学家的刺杀频率极高,在这份死亡名单上
还有1996年遇害的 哈马斯首席炸弹制造专家叶海亚·阿亚什、2008年遇害的黎巴嫩真主党全球安全主管伊马德·穆格尼耶
2020年遇害的伊朗首席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以及2023年巴以冲突爆发后,哈马斯与真主党的一系列高层
以色列上述一系列“辉煌战果”,让以色列国防军在上世纪就成为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战争机器
如果将以色列看做一个恐怖组织,那么基地组织在以色列的高效与精准面前,就像一个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儿童
然而支撑这份辉煌战绩的,仅仅是以色列不到两个北京市那么大的领土,以及不到千万的人口
为何以色列不仅可以为所欲为,出手成功率也极其之高?第一个原因,就是以色列国防军,实际上是如今所有恐怖组织的“开山鼻祖”
开山鼻祖
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社区为了自卫和实现建国目标,建立了多个准军事民兵组织
这些组织的规模与装备并不突出,但手段却极其残忍且暴力,并且每个组织都对应着一整套完整的袭击逻辑
其中后来以色列国防军主力哈加纳,强调“主动防御”与“先发制人”,信奉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而另一个民兵组织伊尔贡,因为其本身就是从哈加纳分裂出来的右翼激进组织,理念比哈加纳还要激进
伊尔贡自一开始就针对平民和民用设施进行袭击,用以制造恐慌和施加政治压力,早在以色列建国前的1946年,他们就策划进行过造成91人死亡的耶路撒冷大卫王酒店袭击事件
伊尔贡同今天公认的恐怖组织相比,已经是最极端的一批了,但在伊尔贡内部,甚至还孵化出了更加极端的莱希组织
与二战期间既反阿拉伯也反纳粹的前两个组织不同,莱希组织在诞生之初居然试图联系正在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德国
这一组织诞生之初的行动目标,就是通过刺杀搅动地区局势,在组织建立到以色列建国之间不到十年
他们就成功刺杀了包括英国驻中东大臣莫因勋爵,以及联合国调停大使贝尔纳多特伯爵等多位关键人物
按理说以色列建国之后,这些极端组织都应该就地解散,至少像莱希这种恐怖组织,绝不应被吸纳进新的以色列政府
可是在以色列建国时,为了抵抗来势汹汹的阿拉伯联军,不仅哈加纳与伊尔贡就地转变为了以色列国防军,就连莱希组织的高层们
也都摇身一变成了以色列国防军的军官,在他们联手打赢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完全不认为恐怖袭击存在负面影响,反而认为恐怖是达成目的的必要手段
同时,以色列的部队建设,也都围绕着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哈加纳指挥官、后来的以色列总理阿里埃勒·沙龙
创立了旨在进行秘密突袭的101部队,这支部队的后继者们成为了以色列进行袭击的核心突击力量
同时以色列围绕这些特种部队,建立了以摩萨德、辛贝特以及阿曼(以色列军事情报局)等情报组织为核心的情报网络
上述一系列建设,让以色列国防军成为了一支高效的“恐怖袭击”力量,不过恐怖袭击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恐怖袭击,其结果必然是遭致大规模打击
以色列能在七十年间不间断地进行突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以色列在实现了全部的战争目标的同时,并未遭到任何称得上对等的报复
高效
1967年对埃及的突袭,让以色列在战后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但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贪婪,虽然直接导致了下一次战争进入倒计时
可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军队模仿以色列进行的突袭,却并未对以色列造成同等的伤害
对设施的袭击招致的报复则更少,1981年的巴比伦行动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然而萨达姆在当时因深陷两伊战争,没有选择武力报复以色列
反而用类似“小孩告老师”的方式,将以色列上诉到联合国,这种笑话一般的反制强化了以色列袭击摧毁威胁设施的决心
同时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较于伊拉克甚至更怂,2007年针对叙利亚核设施的果园行动之后,阿萨德政府因不愿意承认自己正在秘密研究核武,在被以色列袭击之后,甚至连公开的报复表演都没有进行
至于以色列经常进行的人员刺杀,每一次被定点清除之后,阿拉伯国家与组织都号称报复,可是除了一些针对平民的袭击之外
阿拉伯根本没有对等刺杀以色列政要的能力与组织度,在阿拉伯的刺杀名单上,唯二成功的例子,仅有前以色列旅游部长的泽维与以色列国会议员卡汉
这两者也都是政客,而非对阿拉伯执行突袭的以色列国防军军官,实际上阿拉伯国家在漫长的七十年间,从未在战场以外,成功刺杀过任何一位真正的以色列政府核心,或者是以色列国防军将领
唯一一位遇刺身亡的以色列总理,也是死在以色列人自己的枪下,袭击的高收益与后果的轻微,是以色列孜孜不倦地执行“国家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
同这一理由相比,来自美国与西方的支持,只是以色列出众军事实力的深层根源,而非其肆无忌惮地执行精密突袭计划的保证
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只要他们无法对以色列执行真正对等的袭击与报复,那么以色列就永远不会放弃这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可是阿拉伯国家欠缺的,其实就是以色列能高效执行这些突袭背后的组织度,因此对于以伊朗为首的“受害者”而言
除非他们能彻底改变国家体制,不然他们在遭到以色列突袭之后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漫无目的地向以色列发射一些导弹而已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