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头军23 发表于 6 天前

2013年,康熙传位遗诏问世,揭秘了真实的雍正夺位之谜

2013年,辽宁省档案馆展出了一份传说中的《康熙皇帝遗诏》。东西搁那儿,排场挺大。明黄宣纸,三种文,足有一米多长。大家伙一看,怎么着——康熙最后把皇位留给了老四胤禛?这记载写得那么明白,遏制了三百年来的各种猜测。可事是真?还是巧合般的骗局?那年档案馆门口可不太平,议论声阵阵,比赶大集还热闹。



道听途说,这件遗诏原件当年都不是随便能见到的玩意儿。公开展览,算是头一回。内容呢,翻译成人话不过是说“雍亲王胤禛这人靠谱,皇位给他”。要真信这个,雍正篡位的流言也该一锅端。可人一多嘴杂,质疑没断。能不能凭一份纸敲定铁证?未免太省事儿。史学圈里更是没人闲着。



国家档案馆这边就认死理,说珍贵,“板上钉钉”。可你要真听信?也有人和你急。遗诏不向来都是康熙走了以后才整理出来的吗?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手上也有康熙遗诏,偏偏内容都跟这份不一样。要么千言万语不提继位,要么话里有话避重就轻。你说信哪份?旁观者越揣度,越没准了。



真说细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老皇帝躺在畅春园时,身边七个儿子轮番照看。隆科多也凑着,地上压着脚印灰,空气里全是药味,加上冷气逼人。快咽气前才把隆科多和几位皇子叫近,交代了两句。胤禛没跑在最前头,反倒是最后才到。口头遗命,也没人当时作书面见证。等康熙去了,消息外传,气氛瞬间僵住。



按说皇位归属是大事,竟靠隆科多一张嘴?他既当皇权守门人又是大清禁军主帅。听谁的,能说得清?外边谁都想不明白那个夜里发生了什么。遗诏文本不是康熙原笔,死后再写一份出来,内容能保绝对纯正?再说隆科多人,和胤禛什么关系,不用问都知道——死心塌地。



更有意思的是,各地留下来的三份遗诏,偏偏辽宁省这份写得最明了。台北故宫那些档案,倒更像半幅答卷,缺了关键一页。时机也巧,康熙驾崩后几天才有成文,看着就透着古怪。学者盯着这诸多巧合,一半信一半疑,心里打鼓,不奇怪吧?



真要理顺这些事,也不能绕过去老十四胤禵。这兄弟高大英武,打过仗,立过功,康熙晚年宠着。掌兵数万,气场不输元帅。康熙一没了,他的风头立刻被砍断。胤禛上台,第一步就是让胤禵卷铺盖回家,兵权压死,门前再没闲人。十三阿哥胤祥倒好,没多久封王,管起了户部,跟雍正一条心过日子。这局面,换哪家兄弟都咬牙。



对于雍正,民间说法永远都多。有人阴着骂他改了遗诏,有的传他逼死亲爹,还有甚至说和隆科多密谋篡位。这些话平时说说也就算了,可上台新君肯定着急。雍正八年,他亲自写《大义觉迷录》,条条摆事实自己的正统。可谁看了不摇头,这书反倒让人更加信不过。他越解释,有人越觉得有故事。


论改革这一块,说他用心也真没错。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清理贪官,整顿朝政,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插手。有人说他摆平了混乱,也有愤青骂他毒辣残暴,两头说。一时间,各地士绅反感、老百姓看不懂,朝廷风声紧了。


清朝正经档案里,有的东西年久失修,要不就不翼而飞,有水分。民间的小故事又天花乱坠,真假混着,光靠这些很难说完全信得过。比如有传言,康熙遗诏本来写“传位十四子”,被谁悄悄点成“四子”;还有说雍正给老康熙下药,或是死前逼宫。可真挖下去发现啥实证都不沾边,只剩下说法。


看似简单的继位,实际上环环相扣,像摆满棋子的棋盘。每动一步都不是偶然。康熙有没有真正指定过继承人,这问题翻来覆去,没人能拿出最终答案。


当然也有学者站胤禛一边。他们找西方人佐证。耶稣会传教士马国贤、高德诺在《中华帝国志》里曾记,康熙晚年确实偏爱胤禛,还频繁让他参与祭天、理政,有“拟接班”的意思。这些人身在宫外,只能听口风,但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和遗诏说的倒是差不多。支持雍正的人抓住这点,说不会错。


反对的一拨人也不闲着。史料学家金恒源明确怀疑隆科多动了手脚。康熙病死的仓皇,加上遗诏是后来补的。胤禛又自己控制兵力,布下局面。要不是先弄定了大权,谁肯服气?明显有先斩后奏的意思。搞不好遗诏内容就是新上来的主子自己定的,那还叫遗诏么?


外头听起来不少说法。你说“合法传位”,康熙临终授意,些许口头遗命就是铁证。可你说“篡位”,也有隆科多帮忙,夜里改文悄悄易手,外人根本插不进去。这两种说法其实说到头都缺点“收口”,理不顺。还有“自立说”,说康熙根本没定人,胤禛是权力斗争下成功的赢家,文本都是后来补的。真真假假,理不透。


档案机密、民间野史、中外记载,各自有道理。可到头谁能拿出杀手锏?2013年辽宁档案馆这份遗诏,内容确实新鲜,但又和别的记载对不上,时间点也很敏感。争论没消停,反倒更热闹了。


其实稍微冷静点,上位这档子事,一直都是人情与权谋的混搭。你以为雍正心虚,对兄弟下手太狠,要是自己稳坐江山谁还怕这些?但话又说回来,胤禵掌兵权,谁不防他?每一位皇帝都半信半疑,事到临头肯定先稳住江山。高门大户的权力博弈从来都不是一团和气。胤禵被软禁,胤祥重用,看似涸泽而渔,其实也顺其自然。


到现在真相也早没那么重要。看档案,找遗诏,猜猜康熙究竟想要谁当接班人,说到底不过是个谜。后人能做的也不多。考据、比对、反复折腾,也就靠近一点点真相,也许终归可惜。


不过看着时局的波动,朝代兴衰,每一份旧档案背后其实都是一个新谜团,不会停下。你信谁也好,半信半疑也罢,命运的线就是这样纠缠。历史这口锅,谁说得清真真假假?


有意思的是,辽宁省档案馆搞这展,反而让各路学者越吵越凶。本要一锤定音,结果火上浇油,难说谁输谁赢。就这点事儿放在热搜上,网友也不带含糊。


翻来覆去,真想彻底说清,不现实。今人议论的乐趣,其实大过真相本身。这世道,真假全靠看官心情罢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康熙传位遗诏问世,揭秘了真实的雍正夺位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