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数大变局:从千万考生到未来的“稀缺”赶考人
今年,2025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较去年减少7万,是近十年来首次下降。这一数据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引发大众对高考人数未来走向的热烈讨论。而将时间线拉长,更惊人的变化或许还在后头:如今高考生有1200多万,可十年后,这个数字恐怕连1200万都难以达到。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口密码和教育逻辑呢?过去十年:高考人数稳步攀升,背后是出生人口与教育政策的双重作用
回顾过去十年,高考报名人数走势清晰。2015 - 2017年,高考报名人数稳定在940万左右。从2018年开始,人数快速攀升,到2024年达到1342万的历史峰值。这一增长态势,首先和2006 - 2010年的出生人口高峰相关,那几年年均出生人口超1600万,为后续高考人数增长提供了庞大的适龄人口基数。
复读生规模的扩大也是重要因素。2024年复读生人数高达413万,占比30.5%,复读群体的壮大使得高考报名人数不断增加。另外,职教高考统计口径扩大,将更多接受职业教育但参加高考的学生纳入统计,同样推动了高考人数上升。
未来十年:先增后降,2034年或达顶峰,2035年后急剧下滑
未来十年高考人数整体将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预计2026 - 2034年,高考人数会因出生高峰逐步增加,2034年可能达到历史高点,预计超过1700万 。因为这一阶段对应的是2011 - 2016年出生人口,年均超1500万,其中2016年二孩政策首年,出生人口更是达到1786万。若参考率(约83%)与复读生比例(30%)稳定,报考人数自然水涨船高。
但从2035年开始,高考人数将进入明显下降通道。原因是2022年起出生人口跌破千万,2023年更是只有902万 ,这意味着十几年后,高考适龄人口大幅减少。不出意外,到时候高考人数也会相应锐减,甚至可能低于1200万。
人数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竞争、教育资源与社会影响
高考人数的巨大变化,对学生、教育资源分配以及社会层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在竞争层面,短期内竞争愈发激烈,以2024年为例,本科录取仅450万,录取率33%,900多万人无缘本科 。未来几年,随着高考人数增加,竞争压力将持续增大,尤其是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考生面临的挑战更严峻。但长期来看,2035年后高考人数下降,竞争压力会有所缓解。
教育资源分配也会随之改变。高考人数增长时,高校需承担更大招生压力,倒逼高校不断扩容,包括新建校区、增加师资等。人数减少后,一些实力较弱的高校或面临招生困境,教育资源会重新整合。
从社会层面看,未来十年,每年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竞争激烈。而十几年后,随着高考人数下降,教育行业也会受到冲击,部分中小学可能因生源减少而合并、关停,师范类专业热度或许也会有所降低。
高考人数的变化,是人口、教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了解这些趋势,有助于提前规划学业与职业道路;对于教育部门和高校而言,也需未雨绸缪,合理调整教育资源,以适应这一巨大的变化。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