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六年,在正月十五上元节的晚上,康熙帝偶做一梦,一白胡子老头儿从天而降,留下一首诗:
“紫垣星动九霄寒,
未啖晶丸咒已悬。
若待中元妃子笑,
天鞭不落玉阶前。”
康熙帝醒来后,越想越不对劲,这是上天给的警告啊。灾难将至,皆是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灾难。而上天也给了破解之道,那就是在今年中元节之前,吃到新鲜的“妃子笑”荔枝,天鞭就不会降临紫禁城。
就这样,《雍正王朝》中的康熙帝,要吃鲜荔枝,他的那些皇子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
镜头中,一张空龙椅,龙椅两边有两幅对联,镜头往下拉,看到一颗珠子,再往下拉,原来是一顶皇冠!
皇冠的下面便是康熙帝,此时的他正手握佛珠,焦急的在跪满朝臣的大殿上走来走去。走了几圈之后,他终于在龙椅前面停住,目光停留在了大殿上的一副对联上面: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沉思良久后,康熙帝突然抬起头,扫视了一遍群臣,发话了:
“太子呢?四阿哥呢?”
是啊,现在上天给了警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太子。只可惜,此时的太子正跟小妈郑春华在假山那亲亲呢,还是对方提醒他,快去上朝。
随后,意犹未尽的太子胤礽,偷偷溜进大殿,想悄无声息的走到康熙帝面前,可惜皇阿玛没给他这个机会:
“胤礽,你说,该怎么办?”
此时太子胤礽还一脸懵逼状态呢,幸亏跪在他旁边的步军统领托合齐,偷偷提醒他几句。太子胤礽这才恍然大悟,急忙跪倒在地,向康熙帝回话:
“儿臣以为,应该马上行动,运荔枝。”
康熙帝一楞,脸色明显一黑,冷冷的回了一句:
“怎么行动,怎么运荔枝?”
太子胤礽显然是有点傻眼,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能把头低的更低一些,说道:
“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康熙帝当场就恼了,朕是有主张,关键是要问你有什么主张?
二、
此话一出,下面跪着看热闹的众皇子们,明显有嘲笑声发出,尤其是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
可是事情一出,总得有人接话才行,于是号称“贤王”的老八胤禩站了出来:
“自皇阿玛当国以来,殚精竭虑,倾心治国,百姓安居乐业,已有三十多年没有灾难发生。儿臣认为,中元不见妃子笑,天鞭不落玉阶前,没有依据,以皇阿玛的雄才伟略……”
在一旁听着的老十三胤祥不高兴了,插了一句话:
“八哥,别忘了,在康熙二十三年,皇阿玛也做过一个梦,是一个“瞿悉达”的僧人,在梦中向皇阿玛索要16件大衣,后来皇阿玛照办,才获得了《五公经》。”
老八胤禩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支支吾吾回道,就算皇阿玛没有做这个梦,以皇阿玛的英明睿智,那《五公经》也必然能得到。
下面的老十胤誐听完这句话,叫了声好:
“八哥说的对!”
康熙帝阴着脸,一字一板的回了一句:
“朕问的不是梦境会不会成真,朕问的是今年七月十五之前,你们能不能运送鲜荔枝进这紫禁城?”
老八胤禩略一沉思,急忙接话:
“皇阿玛,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无外乎钱物两项。一方面降旨给南方各省,命他们即刻调运荔枝进京。另一方面,通知户部,从国库拨出银两,抢修沿途官道,安排沿途驿马,确保荔枝能及时运达!”
三、
没等康熙帝回复,只见大门突然打开,一身雨水的老四胤禛出现在大家面前,急走几步下跪。
面对康熙帝询问怎么这么久才到,老四胤禛回道:
“回皇阿玛,儿臣去户部清查存银和南方产荔枝的省份去了!”
老十胤誐一抓脑袋,突然来了一句:
“皇阿玛,户部归八哥管辖,四哥这是越俎代庖!”
康熙帝没理会他,示意老四胤禛继续说。
老四胤禛道:
“皇阿玛让我们多多留心政事,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都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禀报。”
得到康熙帝的赞许后,老四胤禛继续补充:
“据儿臣所查,我大清产荔枝的省份,集中在两广、福建和海南等地。而皇阿玛又特意提到‘妃子笑’品种,则最大产地为广东。从广东到京城,正常行程两个月时间,就算用上六百里加急路上也要走半个月。”
见康熙帝若有所思,老四胤禛继续回答:
“而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显然老四胤禛这次是有备而来:
“皇阿玛,当务之急,应该马上研究运送荔枝之法,增加荔枝保鲜度,至少半个月不腐。同时速派钦差下广东,沿途查看官道,就地筹款修路,安排驿马和士卒,策划路线。”
康熙帝一愣:
“为什么要筹款修路?”
老四胤禛看向老八胤禩,默默来了一句:
“户部已无银可调!”
四、
听完老四胤禛的汇报,康熙帝若有所思,踱来踱去,最后望向跪在地上的太子胤礽道:
“宗室与国同体,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感知天意,未能及时运达鲜荔枝进京,不仅老百姓遭殃,天灾也必将降临至这紫禁城!”
随后,康熙帝宣布,谁能赶在七月十五之前将鲜荔枝运送进京,加封亲王爵位!
东宫内,太子胤礽正在发飙,一把将桌子上的茶杯划拉到了地上,屋内地下跪着托合齐、黄体仁、肖国兴等人:
“废物,废物,都是一群废物,你们也都饱读诗书,运送荔枝这种一千年前就能做到的事,现在竟然告诉我做不到?”
黄体仁在下面哆哆嗦嗦回道:
“太子息怒,臣查遍史书,当年唐玄宗运送荔枝的路线,是从涪陵运到长安,也就是现今的重庆到西安,这条路只有一千六百余里。现如今重庆那里产的荔枝寥寥无几,根本就不够圣上要求的数量,只能从广东茂名那里运,而且是运到京城。”
肖国兴接过话茬:
“是啊,就算从重庆运送荔枝进京,也比唐朝时期的路途增加了一倍,若是从广东运荔枝,路程将会是当年的三倍之远,就算荔枝能保存十天,这……这也无论如何也运不到啊。”
太子胤礽又把宫女刚送上来的茶杯摔到地上,直接怒了:
“住口,住口,滚!滚!”
五、
随后,心烦意乱,在屋内踱来踱去的他又冲出门去,冲着树上的几个人大吼:
“都给我下来,粘杆处的一群废物,这树还没发芽呢,大冬天的你们粘哪门子知了?”
没成想,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
“二哥,大中午的,生什么气啊?”
太子胤礽见老四胤禛从外面走了进来,也没给好脸色,阴着脸又回到屋中,老四胤禛跟着他进了屋。随后,太子胤礽就开始抱怨上了,说自己当了三十多年太子了,见了皇上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老八胤禩他们平时给自己下套也就罢了,没想到自己的人,竟然背着自己去邀功,这太子当得实在太窝囊!
老四胤禛再傻,也不会听不出太子胤礽的话中有话,急忙辩解:
“二哥,我去查户部,是本想给你提个醒,结果遇到了皇阿玛要吃荔枝这档子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我可不是为了邀功啊!”
太子胤礽一看老四胤禛转过脸去,有点生气的样子,估计气也消了,又开始安慰他:
“老四,我可没说你啊,你可别多了个心眼儿。我问你,你来找我是不是想让我同意,派你去办运送荔枝的差事?”
老四胤禛就坡下驴:
“二哥,你说这差事,我接还是不接?”
太子胤礽笑了:
“接?拿什么接?就算你运送成功了,还不得得罪一大帮子人。干嘛干这种受累不讨好的差事呢,别忘了,你是我的人!差事要办砸了,我怎么保你?”
六、
最终,太子胤礽受不了老四胤禛的软泡硬磨,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会向康熙帝提议,由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接下运送荔枝的差事,即刻启程下广东。
与此同时,八爷府上,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跟老八胤禩也有一番争论。老十胤誐不太理解,八哥为什么不愿意接下运送荔枝的差事,毕竟广东地界是九哥的地盘。
老九胤禟也在一旁惋惜,冲着一直在画画的老八胤禩抱怨:
“八哥,这么重要的一个差事,你不去接,咱们中间谁去接?你也得定个章程啊,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亲王又被太子的人给抢了去?”
老十胤誐也在一旁附和,是啊,从广东到京城,这一路上都是咱的人,咱们要是接了这个差事,还能行很多方便呢。
老八胤禩这才停下手中的活,看了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一眼后,把头转向一直坐在一边不说话的老十四胤禵:
“十四弟,你说说,这个差事咱们能不能接?”
老十四胤禵站起来,摇了摇头,道:
“难,运送荔枝,四千多里地,牵扯到上上下下那么多人,那么多银子。就算运到了,这也把人都得罪光了,所以我想,这个亲王不当也罢!”
老八胤禩笑了,转过头来嘱咐大家,这个差事他不接,大家也不要接,就让四哥接,回头咱们给他搅黄了就行了。
七、
大爷府上,老大胤禔将金陵副将马国成喊了过来,问他话:
“国成啊,你也在金陵当过差,我问你,运荔枝这事,到底可不可行?”
马国成一脸为难:
“大爷,要说上阵杀敌,我还能说上几句,要说运荔枝这事,我实在是不太懂啊!”
老大胤禔叹了口气,太子的人在出风头,老三的人在研究古籍,老八的人又上蹿下跳的,咱们就这么一声不吭,任由这么大的功劳拱手让人?
思来想去,老大胤禔还是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于是把马国成喊到身旁,耳语了几句:
“我们的人去广东凑热闹不太方便,这样,你帮我安排一下,派大福晋的嫡亲长子去福州,调查一下那边的荔枝好不好运送进京,同时通知池州知府李淦,做好接应!”
马国成听完吩咐刚要离开,老大胤禔又喊住他:
“等等,你也收拾一下,马上启程沿水路去扬州,研究一下水运路线。”
马国成一楞:
“啊,扬州?”
老大胤禔回道:
“对啊,你不是有个老相好也在那边?”
马国成急忙下跪:
“大爷,咱不兴开这玩笑啊?”
老大胤禔诡异一笑,拍了拍马国成的肩膀,示意他起来:
“咳,都懂,我前几天还给扬州知府车铭去过信,询问扬州知县田文镜的事。放心,都安排好了,你这当干爹的过去,他还不得好好接待?”
马国成还想辩解,又被老大胤禔按住:
“再说了,我都打听过了,田文镜做事认真,有他帮忙,咱们赶在老四他们之前运送荔枝进京,未必不可行。”
八、
三爷府上,也是同样的场景,老三胤祉坐在前堂椅子上,李绂带着一群文人簇拥在他面前,七嘴八舌的在争论着什么。
先是李绂:
“三爷,我要上书皇上,要知‘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人马毙于路者甚众,百姓苦之。故运送荔枝这事劳民伤财,实属不当,否则,天灾没到,人祸先至,坏我江山社稷。”
李绂话音刚落,就听到下面的一群文臣中,有一个长相巨丑的人大喊一声:
“说的好!今年春,直隶山东久旱无雨,根据名臣于成龙推的易理……”
话音未落,老三胤祉就狠狠瞪了此人一眼,喊人拦住他,让他住口:
“孙嘉诚,你又起什么哄,离你出场还有十多年呢,你先中了科举再说吧!”
随后谢济世站了出来:
“三爷,属下觉得,我们不能扫皇上的兴,绝不可这时候提出反对意见。我们应该做的是仔细研究古籍,找出当年荔枝运送的方法,加以改良,不再劳民伤财,岂不美哉。”
老三胤祉赞许的点点头:
“是啊,我还能干什么呢,不过是吊几句文罢了。这亲王啊,跟我无缘,庙堂啊,也得远离,咱们啊还是好好编书吧!”
众人散开后,老三胤祉又突然叫住李绂,跟他耳语了几句:
“你啊,关注一下太子府上的傻瓜太监,最近我看到大爷的人多有跟他接触,若有异常,及时跟我汇报!”
就这样,由于康熙帝做了一个梦,醒来后便要吃荔枝,众皇子们为此也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太子胤礽在京城坐镇,派出了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去完成运送荔枝的差事;老大胤禔不甘心这份功劳被太子的人抢去,决定派人去福建,私下里通过水路也运一下,成了皆大欢喜,没成也不用担任何责任;老三胤祉手下全是文人,根本就无法承担运送荔枝的差事,于是一心修书,不去争什么王爷爵位;老八胤禩一伙儿,则按兵不动,私下里通知南边的官员,给老四胤禛一行使绊子,不让他们的差事得逞。
原本想,这个胡说八道的假设,一篇文章就写完了,没想到写起来后,越写越多,四千多字才刚刚写完个开头。所以,因为篇幅关系,也只能写到这里了,若大家喜欢,那就给个鼓励。
下回就是老四胤禛下广东,筹款运送荔枝的事了,在那里还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敬请期待!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