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刘邦:七年亡秦灭楚,尧舜之后第一人

老子力虽衰 · 2025-6-28 10:47:49
公元前256年,沛县中阳里,刘太公家降生了第三个儿子,名叫刘季,日后震动天下的那个名字“刘邦”此时尚未加身。
这一年,未来的始皇帝嬴政刚满三岁,还在赵国当质子。
而那位“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则要二十四年后才会降临人世。
静水流深,天下看似沉寂,时代的风浪却已在深处酝酿。
………
少年刘邦的身上,寻不见半分圣主明君的征兆。他生于农家,却厌弃锄犁,终日游荡街头,与地痞为伍。
父亲刘太公斥其为“无赖”。
刘邦左腿有七十二颗黑痣,这一天生异相让他后来得到了老丈人的青睐。
他仰慕信陵君魏无忌,甫一成年便徒步前往魏地,路上干粮耗尽、只得以野果充饥。
抵达魏都大梁城后却得知魏无忌已经去世,此时他已身无分文,一路乞讨归乡。
乡人的奚落与嘲讽并未浇灭刘邦心中的火焰,此后他还多次奔赴魏地,结识了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张耳。
两人因共同崇拜信陵君而投缘,相谈甚欢。
此时,秦先后灭韩、赵两国,魏地同样在风雨中飘摇。
刘邦以宾客的身份追随张耳,遍访黄淮、华北大地,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许多魏地豪杰。
两人每次出行,张耳都让刘邦先行登车,旁人都以为刘邦才是主人,其不凡的气度让许多人信服。
后来刘邦起兵,振臂一呼,魏地响应者无数。
但那是许多年后的事情了,现在,时代的主角是另一个人。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六王毕,四海一,嬴政自认德超三皇、功盖五帝,始称皇帝。
而此时的刘邦,仍旧是沛县街头的一个混混头目。
命运的转折,有时始于最不经意的瞬间。
在一场外地富户的乔迁宴上,他蹭饭时随口喊出的一句“贺万钱”,让吕太公侧目,见他“隆准龙颜”,便不顾妻子反对,执意将女儿吕雉许配于他。
这桩看似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不仅改变了刘邦的人生轨迹,也让吕后二字名留青史。
婚后一年,刘邦通过了秦朝的吏员选拔,成为泗水亭长。
虽是最末流的小吏,却也让他一脚踏入了体制门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位置上,他与萧何、樊哙、曹参等沛县豪杰结下了深厚情谊,一个以他为核心的集团悄然成形。
亭长之职,除维护治安、传达政令外,最要紧的便是征调民夫、押送刑徒服役。
当上亭长数年后,刘邦像往常一样押送囚犯奔赴骊山。
这本该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任务,却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
途中,刑徒不断逃亡,再加之暴雨阻路、徭期延误,罪责已然难逃。面对绝境,刘邦做出惊人之举,他解开了所有囚徒的绳索,慨然道:“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十余名感其义气的囚徒,追随他遁入芒砀山泽。命运的齿轮,在此刻发出了沉重的轰鸣。
一个醉酒的夜晚,山径上有白蟒盘踞,同行者惊恐不已。刘邦借着酒意,豪情激荡,乃拔剑斩蛇。
随后,茫茫雾霭中有老妪夜哭:“吾儿白帝子,为赤帝子所杀。”
血色晨曦中,追随者再望向他的眼神,已悄然镀上敬畏的光芒,赤帝子的传说开始蔓延。
在芒砀山逃窜两年后,嬴政暴毙,天下烽火骤燃,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诸侯皆反,沛县县令首鼠两端,欲反秦又惧祸,邀刘邦共举事而复悔。萧何、曹参翻越城墙投奔刘邦,鼓动沛县父老诛杀县令。
城门洞开之时,众人推举刘邦为首领,称“沛公”。
举赤旗祭黄帝,三千沛县子弟,成为反秦星火中的一簇。
带兵征战下邳时,刘邦遇到了正欲投奔景驹的张良,二人一见如故,几次深谈过后,张良决定改变最初的计划,追随刘邦。
至此,汉兴三杰,刘邦已得其二。
为在乱世中抱团自保,他带兵投奔项梁,拥立楚怀王,受封武安侯,并奉命西征。
途经高阳,狂生郦食其求见时,刘邦正踞坐洗脚,姿态傲慢。郦食其直斥:“足下欲助秦攻诸侯耶?”
惊雷般的诘问,如冷水浇头,让他瞬间清醒。刘邦顿足整衣,以礼相待,诚纳其谏。
昔日,楚怀王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就在刘邦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咸阳之时,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威震诸侯,被尊为“上将军”。
西征一年,咸阳城破,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出城归降,向刘邦献上玉玺。
面对阿房宫堆积如山的珍宝,他强抑欲望,退军灞上,只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律条简朴至极,却如甘霖,润泽了久经暴政蹂躏的民心,百姓箪食壶浆相迎。
然而,他人生中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项羽领诸侯联军席卷西来,怒火中烧,欲问罪刘邦。
鸿门宴上,项庄的剑锋寒光逼人。张良示警,樊哙闯帐,刘邦借如厕之机遁走。
哒哒的马蹄溅起飞扬的尘埃,刘邦仓皇奔逃,身后大营内楚歌不绝,一如多年后刘项之争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落幕。
翌日,刘邦受封汉王,退守巴蜀。入蜀前,他烧毁栈道,以示自己绝无野心。
可野心这种东西就像是野草,火烧不尽、风吹又生。
栈道余烬未冷,刘邦便已拜将韩信,厉兵秣马以图天下。
短短四年之后的垓下之夜,曾经威风凛凛、在鸿门宴上压得刘邦喘不过气的西楚霸王却走上了末路。
项羽血染乌江,刘邦仰天喟叹,今日之后,天下刀兵可息乎?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公元前202年,氾水北岸,诸侯奉上皇帝玺绶,刘邦三让而后受之,言道:“为天下利,敢辞万难?”
天有银汉、地有汉水。四百年汉朝基业,两千年汉族之名,由此而生。
........
天下初定,纷争却未止,短短数年内,汉初三杰之首的韩信便死于妇人之手,彭越被剁为肉醢,英布叛逃终被诛杀。
时至暮年,刘邦仍旧选择亲征叛乱的英布,身中流矢,箭疮溃烂,痛苦难行,吕后召来太医。
刘邦倚在榻上,面对太医,他平静地询问自己是否还有救。
太医惴惴不安说,可治。
“朕提三尺剑取天下,此乃天命。扁鹊在世,又有何益?” 他笑骂:“命数有尽时,非药石可逆,不必再费心了。”
刘邦没有为难太医,反而赐金安抚。
这位拥有四海、主宰生杀予夺的帝王,面对生命的终点,眼神里没有对永生的贪婪,只有洞悉天命的平静。
他拒绝了无谓的挣扎,坦然地接受了凡人最终的归宿。
公元前195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逝于长乐宫,举国缟素如云蔽日。
据传,送葬队伍行过渭水时,长安百姓忽见一道赤色霞光贯日而过,煌煌如剑,恍如昔年芒砀山泽中,那道斩断白蛇、劈开混沌的赤霄剑芒。
…………
昔日,刘邦称帝后荣归沛县,宴请父老乡亲。酒酣耳热之际,他曾击筑而唱《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百余童子齐声相和,歌声响遏行云。
昔日的无赖儿郎,后来的孤家寡人,面对故土与乡音,也会泣下沾襟。
猛士何在?守四方者,终究只剩他一人。
1.jpeg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老子力虽衰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