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正值康熙五旬有余。京师的晨雾还没散,宫中传来了小道消息。东宫气氛冷得让人背后发毛,连常年不怕冷的亲军也开始多添衣裳。谁能想得到?执掌大清数十年的康熙,天命所归的帝王,竟然也会被自己一手编织的家国棋局困得进退两难!
一屋檐下十数兄弟,表面上说笑如故,背后却暗流涌动。康熙对儿子的期望没有降低,他觉得孩子们生而平等,谁都该有机会。可话说起来很容易,养出来的都是虎狼之才,那结局还能好吗?九子夺嫡,不是历史的偶然,是旧制必然的结果。各家皇子张望,谁都不肯服气:“他成了,难道我不行?”但是谁真心愿意手足相残?
太阳刚升起,紫禁城气压低得让人难受。康熙亲自废了太子胤礽,一时之间谁都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大阿哥觉得机会来了,急急跑去孝敬父皇,表现自己可以替他除掉昔日的太子。八阿哥则隐忍不发。老三胤祉见风向不对,又添把火说大哥暗害二哥。幼稚?一点也不幼稚,这就是生存,不站出来就会被遗忘,谁还顾得了兄弟情深?
康熙一年里两废两立,一个皇子当了太子又被囚禁,弄得大家胆战心惊。原本最温和的四阿哥胤禛,也在压力下变得极为谨慎,他一言不发,但所有人都看得到他的忍耐。年复一年,宫里一直没有明确的继承人,谁都说自己合适。其实,皇位的游戏一遍又一遍地上演,终点早已不再重要,过程本身就是折磨。
八阿哥有太多支持者,康熙起初还看重他,后来生出不安。十四阿哥远征西北,成了一柄“摇摆不定”的刀。大清的帝国权柄,谁也说不准落在谁手里。难道说,是制度坏了?还是人心不古?有些事想追根,越追只会越复杂。
索额图的命运就是明证。老皇帝当年极其倚重他,鳌拜被擒时,他可是头号功臣。关系如此紧密,结果却落得一个“活活饿死”的下场。理由只是康熙觉得他过于插手太子事务。“国本不可摇”,而索额图偏偏牵涉其中。康熙手重,查抄全家连带杀子。外人看来近乎残忍,可皇帝却觉得不这么做无法自保。
索氏倒台,太子孤立。胤礽胆战心惊,处处小心却总显得神神叨叨。他怕父亲,父亲更防着他。每一次深夜谈话,表面上安抚,实际上更像敌对。这么说吧,如果不是康熙的多疑,很多事情根本不用走到那么绝。这种紧张和压抑就像雾霾,让每个宫廷里的人喘不过气。
逐渐地,拼到最后的只剩下雍正与身边寥寥几人。等十四阿哥在西北回防,京城早就定了雍正的天命。外头人说雍正是靠外戚——隆科多运作才上位,这话一点不假也不全真。隆科多的确关节重大,可任何人都知道康熙死前最后的几个小时,没有人能预料到宫廷里每个细节。紫禁城秋叶凋零,皇四子胤禛忽然成了万众仰望的新君,哪怕踏着鲜血,哪怕以泪洗面。
说来讽刺,争了数十年的皇位,雍正即位依然不被认可。整个国都都流传他“篡位”,北方书店有人偷偷印小册子,私底下流言飞起。他强作镇定,组织撰写《大义觉迷录》,还安排所有官员学习。让被害妄想症似的曾静四处演讲,这一幕放到今天怎么看都滑稽。可雍正能怎么样?他只想让天下相信,自己不是权谋为帝。
但其实,他心里未必真那么笃定。雍正常年记恨这一切,担心自己儿子也遭遇同样的非议,乾清宫“正大光明”后来的密旨制度,就是雍正搞出来的。皇帝亲自写两道明谕,分别藏起来,死后同步公布,再没人能怀疑谁为何登上帝座。说白了,无非是不让天下兴风作浪。但旧例如此容易革新?多少年宫廷惯例,哪里是一张秘旨就能解决。
其实,真要说康熙晚年昏聩,也许是抬举了他;要说他果决,靠不住。一个如此强势的人,最后也只能看着自己的家庭血流成河。他明明想让儿子们和和气气,结果自己在两难之中反复横跳。废太子的事,自己的人做不干净,全是前后矛盾。你若觉得康熙不狠吧,索额图那样的大功臣,他说杀也就杀了。可你若觉得他冷血,反倒是一圈圈顾虑,迟迟不能下定决心。
太子制其实是一套自相矛盾的东西。表面上防止帝国陷入混乱,但是只要还有竞争者,这套制度就必定导致骨肉之间不死不休。外人无法想象,这一堆高高在上的皇子们,每天是如何在算计与提防中度日的。胤礽废过又立,立了又废,心理阴影能大得多深?康熙自己说让兄弟和谐,口口声声家庭温情,关键时候却重罚大儿子,反手再给个机会,这叫公平吗?
外人看皇家的幸福生活,其实仔细一想也就不过如此。谁都明白,这顶明黄的帽子戴在头上,总有人在等着接手。斗到了最后,不见得谁真正开心。换个角度,风光底下尽是刀剑。九子夺嫡说得好听,背后踩了多少无辜。
雍正的改革给子孙后代留了个办法,但清朝终究没有摆脱权臣擅权的问题。光是隆科多一个人,雍正亲政还没坐热,已被拿下,全家清算。轮到乾隆,继位方式依旧神秘,没有丝毫温情,这算什么进步?有人说雍正用“密储制”解决了根本问题。其实解决的不过是表面文章。人心疑心一日不除,还是那个局面。
现在还能回头想清楚吗?或许没必要。历史总是那样反复,让人琢磨不透。康熙晚年到底算明君还是糊涂?也许也说不准。毕竟,他能把清朝带到一个盛世高峰,能坐稳江山五十余年,就已经比后继者幸运太多。
可说到底,皇家无情四个字并不过分。腥风血雨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局势。外人不必羡慕,不必自怜。有时候,能和气安稳地过完一生,已经算是极大的幸运了。
康熙的晚年,盛世背景下一地鸡毛,赢的人其实也没赢几分。
就这,不必多说,也没什么更对的说法。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