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雍正共有10位皇子,除皇四子弘历继承皇位,其他9子的结局如何?

李白不白给 · 昨天 21:02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这位在康熙晚年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中最终胜出的帝王,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继位,开启了他励精图治却也争议不断的十三年统治。
他的子嗣传承跨越了漫长的三十七年: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潜邸诞生长子弘晖,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老来得子弘瞻。众所周知,皇四子弘历(乾隆帝)是康雍两代帝王心照不宣的储君,最终顺利登基。那么,另外九位皇子的命运,在波谲云诡的皇室与严苛的帝王家规下,又各自走向了怎样的终点?
1.jpeg

皇长子 弘晖 (1697-1704):嫡长殇逝,父母永痛
出身与地位: 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弘晖诞生于雍亲王胤禛府邸。其生母是胤禛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即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作为嫡长子,弘晖从出生起就承载着继承人的厚望,身份极为尊贵。他的名字“晖”寓意光明,足见父母对其的珍视。
2.jpeg

早逝与哀伤: 不幸的是,这位备受瞩目的嫡长子未能长大成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初六日,年仅八岁的弘晖夭折。其死因,清代官方记录多语焉不详,仅记为幼殇。
后世学者推测可能死于当时对儿童威胁极大的天花或其它急症。胤禛与嫡福晋痛失爱子,其哀伤之深,从后来雍正追封以及乌拉那拉氏一生无其他嫡子且雍正对其始终敬重有加,可窥见一斑。
3.jpeg

身后哀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刚登基的乾隆帝弘历追封这位早逝的长兄为和硕端亲王。虽无子嗣承袭,但亲王封号本身代表了对其嫡长子身份的最终确认和尊崇。
关于弘晖幼年的记载确实稀少,主要散见于宫廷档案中关于其出生、命名、夭折及丧葬礼仪的简略记录(如《内务府奏销档》),反映了他短暂的人生轨迹。
4.jpeg

皇次子 弘昐/弘盼 (1697-1699):庶长早夭,名位未彰
出生与排序: 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日,弘昐(或写作弘盼)出生,仅比嫡长子弘晖晚三个多月。其生母是胤禛的侧福晋李氏(即后来的齐妃)。因此,他是事实上的庶长子,在王府兄弟中排行第二。
早殇与遗忘: 更为不幸的是,弘昐的生命更为短暂。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月二十九日,未满两周岁(虚龄三岁)的弘昐便夭折了。由于早殇且其生母李氏后来所生的弘时(皇三子)在雍正初年卷入政治风波,导致李氏一脉失宠。
5.jpeg

乾隆帝继位后,对早逝的兄长进行了普遍追封,但弘昐却未被追封任何爵位。他的名字在官方玉牒中虽有记录,但事迹几乎空白,成为雍正诸子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
皇三子 弘昀 (1700-1710):庶子再殇,序齿提升
生母与成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八月初七日,弘昀出生,生母仍是侧福晋李氏。他在家中排行第三(因弘昐早夭,实际成为李氏所存的次子)。
6.jpeg

短暂生命: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二十日,年仅十一岁的弘昀也因病夭折。死因同样缺乏详细记载。
序齿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雍正朝编纂的《玉牒》中,弘昀被正式序齿为雍正帝的皇次子。这是因为他的两位兄长弘晖(嫡长子)、弘昐(庶长子)均早夭且弘昐未被追认皇子身份。这种序齿调整体现了皇室对存活皇子排序的正式认定。
7.jpeg

出生与背景: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二月十三日,弘时出生,生母齐妃李氏。在存活兄弟中排行第四,但因弘昀早夭,在雍正朝序齿为皇三子
失宠根源: 弘时的悲剧人生始于康熙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册封诸亲王世子:皇三子诚亲王胤祉之子弘晟、皇五子恒亲王胤祺之子弘昇均受封世子。唯独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儿子弘时未被册封
8.jpeg

这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康熙帝不认可弘时作为雍亲王世子的资格。《清史稿》等史料暗示弘时“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性格和行事作风不为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所喜。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秘密建储,确立弘历(乾隆)为继承人,这对已成年且序齿在前的弘时无疑是沉重打击。
9.png

政治风暴与终极惩罚: 雍正四年(1726年)至五年(1727年),雍正帝对昔日的政敌“八爷党”(以廉亲王胤禩、怡亲王胤禟为首)进行彻底清算,手段极其严酷。就在这风口浪尖上,弘时竟公开为其八叔胤禩求情。此举彻底激怒了雍正,认为他“性情放纵,不忠不孝”。
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雍正帝下达了极其严厉的惩罚:将弘时削除宗籍革去黄带子(剥夺皇族身份),并下旨命其过继给胤禩为子(此时胤禩已被削爵圈禁,改名“阿其那”)。这等于将弘时从自己的血脉和皇位继承序列中彻底抹去,并推给了政治死敌。此等惩罚在清代皇子中极为罕见。
10.png

凄凉结局: 经历如此巨大的打击和羞辱,弘时身心俱毁。仅仅几个月后,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初五日,年仅二十四岁(虚龄二十五)的弘时便在抑郁绝望中去世。官方记载仅称“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对其具体死状讳莫如深。
家庭状况: 弘时生前娶有嫡妻董鄂氏(尚书席尔达之女),妾室钟氏、田氏。妾室钟氏为其生下一子,名永珅。永珅是雍正帝事实上的长孙(因弘晖无子,弘昐、弘昀夭折无后),但其父弘时已被削籍,永珅自然也失去了皇族身份,命运坎坷,默默无闻。
11.png

皇五子/皇六子 弘昼 (1712-1770):荒唐自保,富贵善终
出生与晋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弘昼出生,生母为雍亲王格格耿氏(即后来的纯懿皇贵妃)。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十二岁的弘昼被封为和硕和亲王
“荒唐王爷”的智慧: 弘昼是雍正诸子中结局最好、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他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在父亲雍正朝就以“荒唐”行径闻名:喜好丧仪,在家中演习出殡,吃祭品,还曾因小事在朝堂上当众殴打过军机大臣讷亲(乾隆帝表兄)。
12.png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行为,实则是他在深知皇兄弘历(乾隆)地位不可动摇后,主动自我边缘化、表明毫无政治野心的生存智慧。
乾隆朝的恩宠: 乾隆帝对这位懂事的弟弟极为信任和优待。弘昼虽无实权,但地位崇高,待遇优厚。他被委派管理雍和宫事务(雍正潜邸及停灵地,地位特殊),担任过正白旗满洲都统玉牒馆总裁(主持皇室族谱修纂)、议政大臣等荣誉性职务。乾隆帝多次厚赐,使其成为最富有的亲王之一。
13.png

家庭与后嗣: 弘昼一生娶有嫡福晋乌札库氏等三位妻妾,共育有八子一女(其中三子早夭)。他的后代枝繁叶茂,且代代皆有显宦:
次子永璧:承袭和亲王爵位。
四子永瑸:封镇国将军,任散秩大臣。
六子永瑍:封镇国将军,任一等侍卫。
七子永琨:封辅国公,官至绥远城将军(从一品)。
八子永增为闲散宗室。
14.png

寿终正寝: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十三日,弘昼薨逝,享年五十九岁,谥号“”(敬顺事上曰恭),得以善终,备极哀荣。其出殡仪仗之盛大,甚至出现了逾制使用彩色幡旗的情况,可见乾隆对其恩宠之隆。
皇七子 福宜 (1720-1721):年妃爱子,昙花一现
特殊背景: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二十五日,福宜出生。其生母是雍正当时最为宠爱的侧福晋年氏。按规矩,未足月或未赶上玉牒大修的皇子可能暂不命名。但年妃深受宠爱且当时身体已不太好,雍正为安慰她,破例早早为这个儿子取名福宜,寓意福泽相宜。
15.png

早殇: 这个承载着父母疼爱与祝福的小生命异常脆弱。康熙六十年(1721年)正月十三日,福宜尚在襁褓之中便夭折了,在世不足七个月。其夭折对年妃打击巨大。雍正元年(1723年)玉牒修订时,正式将其序齿为皇七子
皇八子 福惠 (1721-1728):帝心所钟,殇逝惊朝
原名与宠爱: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初九日,年贵妃生下第八子。出生时曾取名“弘晟”,后改名为富慧,最终在雍正元年玉牒修订时定名为福惠,序齿为皇八子
16.png

福惠出生时,年贵妃已晋封贵妃,地位尊崇。雍正对这个幼子极其钟爱,打破了“皇子不由生母抚养”的常规,特许由年贵妃亲自养育在宫中,这是极其罕见的恩典(通常皇子由乳母、保姆在专门住所养育)。
殇逝与震动: 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初九日,年仅八岁(虚龄九岁)的福惠夭折。关于其死因,有学者根据清宫医案推测可能是在种痘(预防天花)时发生意外。福惠的夭折对年过五十的雍正帝打击极为沉重
17.png

《清实录》记载,消息传来,雍正帝正在批阅奏章,闻之恸甚,当即辍朝。他下旨要求所有王公大臣必须穿素服三日,并命令以亲王例隆重治丧。
身后尊崇: 福惠虽未成年夭折,但葬礼规格极高。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帝一继位,便立即追封这位早逝且深受皇父钟爱的幼弟为和硕怀亲王
18.png

皇九子 福沛 (1723):早产即殇,名留玉牒
悲情降生: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十日,已晋封为贵妃的年氏(敦肃皇贵妃)早产诞下皇子。这个孩子极度虚弱,出生后当日或数日内即夭折。年贵妃本就体弱多病,此子早夭令她雪上加霜,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她的病情恶化(年贵妃于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逝)。
命名与序齿: 尽管孩子存活时间极短,雍正帝仍下旨为其取名福沛,并在当年玉牒修订时,将其正式序齿为皇九子。这是对年贵妃和这个短暂生命的最后慰藉。
19.png

皇十子 弘曕 (1733-1765):幼子过继,英年早逝
老来得子: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十一日,时年五十六岁的雍正帝再得一子,弘曕出生。其生母是谦嫔刘氏(后晋谦妃)。弘曕是雍正帝最小的儿子。
过继果亲王府: 乾隆三年(1738年),雍正帝最信任的弟弟、果毅亲王胤礼(康熙第十七子)去世,无嗣。乾隆帝为使十七叔香火有继,同时也避免幼弟在宫中可能带来的潜在麻烦,于乾隆三年三月初四日下旨,将年仅六岁的弘曕过继给胤礼为嗣,承袭果亲王爵位。弘曕因此离开皇宫,在果亲王府长大。
20.png

性格与获罪: 弘曕聪明好学,颇有才情,喜好藏书。但因自幼过继,身份特殊,加之乾隆帝对其既有关照也有防范,性格可能有些敏感任性。成年后,他管理皇室事务,但因“为人浮躁,行事僭越”多次受到乾隆训斥。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弘曕被揭发有私下请托、与军机大臣阿里衮交结、开设煤窑强占民产、向母妃索要财物等多项罪名。乾隆帝震怒,严厉申饬其“冥心干预朝政,毫无顾忌”,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五月将其革去亲王爵位,降为贝勒,并解除一切职务,罚银一万两。这是对其政治生命的重大打击。
21.png

病逝与追复: 经历此番挫折,弘曕抑郁成疾,一病不起。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乾隆帝前往探视,见其病重,心生怜悯,于三月初八日下旨恢复其果郡王爵位(由亲王降为郡王)。但恩旨刚下,弘曕便于三月十一日病逝,年仅三十三岁(虚龄三十三),谥号“”(与弘昼同谥)。
家庭后嗣: 弘曕有嫡福晋范佳氏等三位妻妾,育有三子:
长子永瑹:承袭果郡王爵位。
次子永璨:封一等镇国将军。
三子:夭折。
22.png

结语: 纵观雍正帝十位皇子的命运,除了继承大统的乾隆帝弘历和得以富贵善终的和亲王弘昼,其余八子皆以早夭或盛年早逝告终,其中更夹杂着如弘时般被父亲亲自下令削籍、过继政敌的惨烈悲剧。
皇长子弘晖、皇八子福惠的夭折,曾让身为帝王的雍正流露出深切的舐犊之情;而年贵妃所生的三子(福宜、福惠、福沛)接连夭折,则成为这位宠妃短暂生命中的无尽哀伤。
23.png

这些皇子的人生轨迹,既是帝王家无常命运的缩影,也深深烙下了雍正朝严酷政治斗争和森严礼法制度的印记。他们的结局,共同构成了雍正皇帝复杂家庭图景中令人唏嘘的一页。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李白不白给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