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偏爱温婉白月光?李世民为何冷落“铁腕少女”武则天12年?

智鉴历史 · 19 小时前
1.jpeg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599年?-649年7月10日)
贞观十一年深冬,寒风卷着长安街头的枯叶。
14岁的武则天攥着褪色的帕子踏入掖庭宫时,绝不会想到,等待她的将是长达12年的冷宫岁月。
与此同时,43岁的李世民正在太极殿批阅奏章,这位一手缔造“贞观之治”的帝王,或许也未曾料到,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少女,日后竟会掀翻李唐江山。
是什么让一代雄主对这个改写历史的奇女子视而不见?是年龄的鸿沟、性格的冲撞,还是另有隐情?




01年龄鸿沟下的情感错位

武则天入宫那年,李世民已步入不惑之年,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又在治国理政中耗尽心力。
而武则天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女,天真烂漫与李世民饱经沧桑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此时的李世民,内心深处始终留着一块专属于长孙皇后的柔软角落。
2.jpeg
长孙皇后(621年-650年)
还记得武德末年,秦王府危机四伏。
26岁的长孙氏每日清晨都会亲手研磨,为伏案处理政务的李世民换上温热的茶盏。
当李建成一党试图离间李渊与李世民父子关系时,她冒着酷暑往返太极宫,用亲手缝制的香囊和精心烹制的膳食,巧妙化解李渊的猜忌。
这些细节,李世民始终铭记于心,也让他对伴侣的期待,定格在了与长孙皇后并肩作战的岁月里。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成婚时,两人年龄相仿,共同经历了创业时期的艰难,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与默契。
长孙皇后去世时,李世民悲痛万分,不仅在宫中搭建层观,以便眺望昭陵怀念爱妻,还常常对着长孙皇后生前最爱的孔雀纹铜镜出神。
这样的深情,又岂是年轻的武则天能够轻易取代的?年龄带来的心理隔阂,让武则天从一开始就难以走进李世民的内心世界。




02性格碰撞:强势VS稳重

3.jpeg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
驯马事件堪称武则天与李世民性格冲突的缩影。
当李世民提及难以驯服的狮子骢,武则天果断提出用铁鞭、铁锤、匕首的驯服方法,其狠辣果决令人震惊。
然而,此时的李世民正致力于打造仁君形象,推行“偃武修文”的治国方略。
武则天的强硬手段,与他所倡导的温和施政理念背道而驰,在他眼中,这不仅是性格过于强势,更像是对皇权秩序潜在的挑战。


反观长孙皇后,她的智慧总是藏在温婉的表象之下。
贞观六年,李世民因魏征直言进谏大怒,扬言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听闻后,转身换上朝服向李世民道贺:
“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
这句话出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在听到唐太宗抱怨魏征当面羞辱自己之后所说。长孙氏认为,正是因为唐太宗圣明,魏征才能够直言敢谏,这是国家和人民的福气,因此她向唐太宗表示祝贺。唐太宗听后,转怒为喜
看似简单的几句话,既保全了魏征性命,又巧妙化解了李世民的怒火。
这种收放自如的处世之道,与武则天锋芒毕露的性格形成巨大反差,也注定了武则天难以获得李世民的青睐。


玄武门之变前,长孙皇后默默在李渊后宫周旋,她记住每位妃嫔的生辰喜好,亲手绣制带有吉祥纹样的帕子相赠。
她总能在不经意间,从妃嫔们的闲谈中获取重要情报,再通过可靠宫人传递给李世民。
当李世民欲与她讨论国事时,她又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婉拒,既展现了政治智慧,又恪守了封建礼教。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这句话常用于比喻女性掌权会导致家破国亡。


这样的长孙皇后,早已成为李世民心中贤内助的完美典范。




03时代需求下的情感选择

贞观年间,唐朝虽已建立,但外部有突厥等势力威胁,内部需要休养生息、稳定政局。
李世民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治国安邦中,他需要的后宫,是能为他免除后顾之忧、营造安稳环境的港湾。
而长孙皇后,就是那个最懂他的人。


每当李世民因繁重政务疲惫不堪时,长孙皇后总会安排宫人在寝殿点燃安神的香薰,亲自弹奏一曲《幽兰》。
她管理后宫,不靠威严震慑,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她会为犯错的宫女求情,也会教导嫔妃们以节俭为美德。
在她的操持下,后宫和谐有序,让李世民能够全身心投入朝政。


而武则天的存在,不仅无法满足李世民这一需求,反而因其独特的个性,让李世民心生警惕。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一个过于强势的女性,对于帝王而言,可能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李世民为了维护皇权统治,自然选择将武则天“束之高阁”,避免她对朝政产生影响。




04从冷宫到权力巅峰

在李世民身边的12年,武则天看似被冷落,实则在暗中观察、学习。
她见识了朝堂上的波谲云诡,领略了帝王的治国之道,这些经历都成为她日后崛起的资本。
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与李治的情感纠葛,为她打开了通往权力巅峰的大门。
4.jpeg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
李治性格相对柔弱,与武则天强势的性格形成互补。
在李治的支持下,武则天一步步登上政治舞台,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曾经被李世民冷落的12年,反而成为她积蓄力量、沉淀智慧的关键时期
从冷宫到权力巅峰,武则天的命运在时代的浪潮中发生了巨大转变。


史家陈寅恪曾言:“武曌之兴起,乃唐代社会变迁之结果。”
武则天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更是时代变革的缩影。
在封建男权社会的重重枷锁下,她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打破常规,虽历经坎坷,却最终登顶权力巅峰。
李世民的12年冷落,看似是她人生的低谷,实则是命运为她安排的一场特殊历练,让她在蛰伏中等待破茧成蝶的那一刻。
而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深情,也成为了大唐宫廷里一段难以超越的传奇。


<hr>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贞观政要》
#李世民##李治##长孙皇后##武则天#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智鉴历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