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是漫长的男权社会,但总有不甘平庸的女子冲破种种框架站在金字塔顶端。在这些女子中,唐朝的武则天和宋朝的刘娥绝对是个中翘楚。她们一个穿龙袍坐龙椅,让所有男子在自己脚下匍匐。另一个是无冕之王,虽说没有登基称帝,但她当了大宋十一年的实际掌权者,称帝与她,只是想不想,不是能不能。
武则天与刘娥为何能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让各类优秀男子听命于自己呢?她们二人的权谋手段自然是不容小觑,可身后若没有一个支持她们的男人,只怕一切都是空谈。武则天身后的男人是唐高宗李治,刘娥身后的男人是宋真宗赵恒。李治和赵恒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俩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第一,他们都不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一大堆哥哥在前面挡着,长幼有序,正常情况下皇位是与他无缘的。但太子李承乾实在是不成器,又有舅舅长孙无忌帮忙,他自己也有闪光点。别的不说,孝顺二字就能慰藉李世民饱经风霜的内心。种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李治这才成了李世民钦定的太子。
赵恒的情况与李治差不多,他是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并且李治是嫡子,在立嫡立长的情况下他还是有优势的。但赵恒是庶子,非嫡非长,正常情况下皇位与他无缘。可是他的长兄赵元佐看不惯父亲宋太宗的行为,疯了。他的二哥赵元僖暴亡。由老三直接变成老大的赵恒就这样成了太子。
为什么要强调他们最初都不是太子人选呢?因为皇家对太子的教育和普通皇子的教育是不同的。太子要学习帝王之术,其他皇子,大概要学一下如何成为能臣辅佐君王。若是在明朝这些都不用学,当不了皇帝的王爷,只要吃喝拉撒繁衍后代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成为太子的李治和赵恒都轻视了后宫对前朝的影响,也就在无意之中,给了武则天和刘娥成长的空间。
第二,他们的感情都曾经受到打压。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小老婆,是李治的小妈。李治爱上武则天,这是一段不伦之恋。哪怕他身为天子,有些人也不能碰,因此这段恋情,李治承担了前朝后宫乃至整个舆论的压力。若不是王皇后和萧淑妃斗法,若不是长孙无忌步步紧逼,李治不一定有魄力敢把武则天接回宫,更不一定能铁了心的把她封为皇后。
赵恒和刘娥也是如此。刘娥入府时赵恒还没有娶妻,两人男才女貌很快就看对眼了。若是事情平稳发展下去,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赵恒发现新欢,空有些姿色的刘娥被抛弃在王府后院。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这个剧本来,赵恒的乳母认为刘娥出身低看不上她,还劝赵恒把她赶走。赵恒不愿,这位乳母就把事情禀告给宋太宗。
宋太宗听说儿子喜欢上一名嫁过人的女子气坏了,直接命令赵恒把人赶出京城,又马上给儿子赐婚。赵恒不敢抗旨,就把刘娥藏在了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从此两人长达十五年的地下情就开始了。这十五年“偷来的”时光对于赵恒来说及其新鲜,对于刘娥也难能可贵。从蜀地孤女到垂帘太后,刘娥的才学修养就是在这十五年中积累的。若不是宋太宗棒打鸳鸯,这俩人,或许早就散了。
李治与武则天、赵恒与刘娥的感情都堪称坎坷,可就是这份坎坷才更让人欲罢不能。
第三,李治与赵恒都耳根软,意志不坚定
无论多深厚的感情都经不住柴米油盐,帝王家尤其如此。李治对武则天一定深爱过,但这份感情能维持多久,谁也说不清。当两人如胶似漆或者有共同利益之时,自然夫妻一体。但这些情况都不见了,甚至一方的存在让另一方不舒服,两人的矛盾也就开始了。
废王立武后武则天登顶后位,不久又把手伸向前朝。最初李治是支持的,他认为把不太重要的事情交给老婆处理,比交给臣子处理更放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治发现不仅不太重要的事情武则天能处置,就是自己想做什么事,都要与武则天商量后才能实行,这不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障碍么?发现这件事后,李治就动了废后的心思。恰好丞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马上点头同意,还命令上官仪马上起草废后诏书。
心情激动的上官仪急忙运笔,但诏书还没写完,武则天就来了。原来她早就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废后这么大的事,各路宫女太监自然要第一时间转达。匆忙赶来的武则天到李治面前声泪俱下诉说自己的不容易,事情发展到最后,李治已经完全站在武则天的立场。他还担心老婆与自己闹别扭,直接把上官仪抛出来挡刀。可怜的上官仪就这样成了武则天的政敌,最后家破人亡。
赵恒与刘娥也是如此,赵恒生病后刘娥逐渐插手朝政,寇准等人都认为此事不妥,就奏请皇帝选择忠良之臣辅佐太子监国。赵恒也知道不能让刘娥在前朝培养出太多党羽,太子监国才是正理,于是他同意了寇准等人的请求。
寇准看到皇帝点头后大喜,他让知制诰杨亿秘密起草太子监国的诏旨,还准备自己亲自辅佐太子,把刘娥、丁谓、钱惟演等人全都打下去。这时的寇准绝对想不到此事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就在他无限憧憬美好明天之时,刘娥已经先下手为强了。她联合丁谓、曹利用等人对寇准穷追猛打,最后还弄了一顶谋反的帽子扣到他的头上。而这些事,《宋史·寇凖传》中说宋真宗一概不知。太子监国这么大的事情都能转头就忘,这事能信么?若是刘娥在赵恒耳边吹点枕头风让他改变主意,还有可能。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治和赵恒身体都不好。武则天和刘娥都是在他们生病之时上位的。
公元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经常头晕目眩不能办事,武则天就顺理成章的把手伸到了前朝。十五年后李治的风疾越发严重,国家大事几乎全部出自武则天之手。又过了八年李治去世,临终前对太子说“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
头晕目眩23年,李治对国事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长孙无忌的前车之鉴,他不敢放权给臣子。思来想去,只能让老婆掌权。在他看来,老婆是太子的亲妈,两害相权取其轻,自己这么做,比臣子掌权好。
赵恒的身体也不好,晚年更是神魂颠倒胡言乱语,政策朝令夕改是常事,很多事情更是晚上说完,第二天早上就忘了。这种情况大约从1016开始到1022年赵恒去世结束,持续了六年时间。六年,足够刘娥培养起自己的势力。
历史不可复制,但总是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在不断重复。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