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雍正朝第一宠臣李卫:巅峰时期有多嚣张?除了雍正皇帝,谁都不怵

库库说史 · 11 小时前
李卫,这名字出现在八卦杂谈或者史学笔记里,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影视剧里那个起点低到尘埃、靠机灵混进四贝勒府的小乞丐,成了雍正的心腹爱将,这桥段看着虽然热闹,但和史上的李卫,差得着实有点远。翻翻乾隆年间的地方志、甚至《清史稿》材料,当年的李卫,谈不上草根出身,更没想过靠投机爬龙附凤。倒也有些讽刺,李卫其人,正儿八经是江苏丰县大户人家的富二代,家里不缺钱,还真就没什么心思在书房钻研章句。
1.jpeg



老李家辛苦积攒一大家产,轮到李卫,不走寻常路。他放下书本,没多少耐心啃经典,家人急得上火。朝廷正赶上为了筹银子,鼓励地主富绅捐纳银两买官,李卫顺水推舟,一个翩然跳进清朝的仕途。1717年,他一捐成名,连升两级,兵部员外郎起步,之后主管银库,顶着正五品的衔在大清官场里横着走。用现在话说,这个起点直接碾压多少苦熬科举的读书人。不过李卫呢,这人骨子里总带点异类气息。
2.jpeg



别的捐官都低调图安稳,李卫偏跟风不对着来。他的做派,倒像江湖人。亲王挪用库平银,照理谁也不敢过问。李卫踩着点发难,柜子上“某王赢钱”四个大字明晃晃挂出来,完全不怕得罪人。这种桀骜在胤禛眼里,那是另一种厉害。
3.jpeg



有点巧合,雍正登基没多久,李卫靠着官场勇气进入皇帝视野。云贵总督、盐驿道、浙江巡抚,一路骑快马就冲了上来。做官拼背景,李卫从头到脚都是钱堆出来的,但干起活来,真有点不一样。
4.jpeg



处理盐政,向来是累活苦活。李卫偏不服输。云南的盐政亏空大,他几个月就补齐还多出三万两。这速度和工作方法,今天连官僚制研究者都不知道该怎么复刻。再到浙江,这里盐区跨省、市,私盐横行,地方大户五花八门,他却硬生生把顶级盐枭钉死,逼得私盐倒户当场跑路。盐税暴涨两倍,连地方财政账面都变了样。你说这是法律严厉?不如说是干活拼命。
5.jpeg



雍正开了特例,李卫兼管两省,派头大得超过一般大员。可这又成了他的麻烦。盐务、捕盗、修海塘,这人干的事,不着书卷气,多一份实在劲。江南盗贼,别的督抚收买拉拢,他靠朋友探底细,一把揪出甘凤池。连地方督抚都扯进盗贼事儿,甭管是谁,通通拉清。这时候,雍正按捺不住要表扬:“朕最关切的,就是鄂尔泰、田文镜、李卫。”听起来好像特别厚道,但也难说,是不是皇帝把他拎在高处,自有他的新玩法?
6.jpeg



修海塘,说是民生工程,钱折损得也多。这么多年,李卫翻查账目,奔波海边改方案,挨个敲当地财主补贴工程,上下都怕他折腾。但塘修完了,老百姓才第一次觉得水泛不大,亏空也没闹出啥丑闻。能靠嘴硬顶住压力,真能撑得住,不过也有点晦气。
7.jpeg



李卫的性格很刺。动不动写弹劾信,不躲着被弹劾的人,反倒抄送一份。连个面子流程都省了,这操作谁受得了?雍正确实曾不止一次提醒他,偶尔半开玩笑说“你别再孟浪”。可李卫转头又照做。给上司高其倬写信敢直接喊“老高”,不像是随口失误,反倒略带炫耀。他对下属呢,更直接。翻老账,弹劾,骂人,压根不讲官场礼数,口无遮拦到让大家都见怪不怪。
8.jpeg



有意思,李卫和另外两位宠臣闹得鸡犬不宁。田文静弹劾他,他彻底翻脸。后来田想修复关系,李卫反手大骂,把吊唁联也扔厕所。至于鄂尔泰,李卫弹劾其弟,谁都不服软。说到底,雍正敢护着他,就是喜欢这股不合群的劲。可这也导致整个官场,反感他的多,支持的少。就连雍正,多次私下替他收拾烂摊子,表面耐心,实质上也不免觉得麻烦得厉害。


没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一上台,李卫的机会,瞬间复杂化。刚开始,乾隆还算包容,留任直隶总督,处理大案小事也都依言褒奖,赏团龙补服。这个奖有多稀罕?整个清代不过五个汉臣,远超曾国藩那一拨大员。照理说,李卫风头正劲,该是“死而无憾”了。


偏偏乾隆想法变得飞快。只因他看到李卫跟太监玩笑,竟然翻脸查办,折腾得李卫心气郁结,疾发身亡。也许真是有人不服,堂堂一代能臣,最后就这样“被死亡”,未免有点过于潦草。乾隆给足体面,厚葬、谥号,可这未必是彻底的肯定。


“乾隆扫李卫神像”这桥段,经常被后人吐槽。李卫在当地百姓心里是实干官,地方给他立庙也是情理之中。乾隆见了,立马摧毁神像,且口头批判:“仗着皇考宠信,到处作威作福,还敢立祠享祀?”这个评论把李卫辛苦干的几十年,一笔抹掉。明面上他成了清流罪人,可现实是庙宇四十年不倒,没人真把皇帝这话当回事。


乾隆对“三大宠臣”整得都不咋厚道,鄂尔泰死后被连累,田文静墓地被夷,李卫庙宇毁掉,把功臣一个个弄得没了体面。是巧合,还是天子心思阴晴莫测?也许难说。


而李卫一生能力确实无可挑剔。这人只管结果,不信书生那一套。不读经书照样狠抓主业。盐政、盗贼、工程,干脆利落。可他的棱角,最终成了时代的不和谐音。有人说他张扬,有人赞他不拘小节。其实,正因这“不合群”,才会被上一任皇帝捧在心口,被下任皇帝弃如敝履。


李卫不是好脾气、也没什么讲究官场的面子,那份我行我素,放在今天只能说有些让人羡慕,也有点难以复刻。


或许很多故事最后没完没了,没谁能站着走到最后。李卫,雍正一朝的异类,偏偏让人记住了这一笔,够本就好。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库库说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