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本名叫啥其实不太确定(可能叫武珝或武约),但“则天”是她后来尊号的一部分,大家最熟。她生在公元624年,山西文水人。她爹武士彟,早先是个挺成功的木材商,眼光毒,看出李渊能成事,就倾家荡产跟着造反,成了唐朝开国功臣,官做到工部尚书。所以武则天算是个官二代,但比起那些世代簪缨的贵族,还是“新钱”背景。十四岁那年(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老武家这闺女长得特别俊,就给选进宫里封了个“才人”,赐号“武媚”。在李世民身边待了十几年,其实不算特别得宠,但有两件事特别出名:一件是驯马,太宗有匹烈马狮子骢没人能制住,武才人站出来说:“给我铁鞭、铁锤和匕首!先用鞭子抽它,还不服就用铁锤敲它脑袋,再不服,直接拿匕首割它喉咙!”这话把李世民都镇住了。另一件就是伺候病重的太宗时,跟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悄悄好上了,这就埋下了伏笔。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按老规矩,没生过孩子的妃嫔都得送去当尼姑。武媚娘就被打发到长安城外的感业寺,天天青灯古佛,这日子对她这种有野心的人来说简直坐牢。好在刚登基的唐高宗李治对她念念不忘,正好当时王皇后为了斗倒正得宠的萧淑妃,就撺掇李治把武媚娘接回来当枪使。李治巴不得呢,立马照办。武媚娘一回到后宫(约651年),那真是蛟龙入海。她先火速给李治生下儿子李弘,站稳了脚跟。接着,为了扳倒最大的对手王皇后,她使出了最狠的一招——亲手掐死了自己襁褓中才一个多月的亲生女儿安定思公主,然后嫁祸给刚来看过孩子的王皇后!李治大怒,再加上武媚娘各种运作,终于在公元655年,李治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激烈反对,强行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当上皇后,她立马翻脸,几年工夫,就把长孙无忌、褚遂良这些反对派大佬,不是贬官流放逼死,就是直接咔嚓了,彻底清除了朝堂上的反对声音。
李治身体一直不太好,大概从660年开始,他得了严重的“风眩症”(可能是高血压或重度偏头痛),头晕眼花,看奏折都困难。这处理朝政的大权,自然就落到了精明强干的武皇后手里。权力这玩意儿,沾上了就放不下了。到了664年,李治可能觉得老婆权力太大,自己像个摆设,就偷偷和宰相上官仪商量要废后。上官仪正起草废后诏书呢,武则天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立马飞报给她。武则天二话不说,冲到李治面前,又哭又闹,质问丈夫为啥要这么对她。李治本来耳根子就软,加上怕老婆,当场就怂了,把责任全推给上官仪,说“都是他教我这么干的!”结果上官仪和他儿子上官庭芝当了替死鬼,被处死抄家。这一下彻底没人敢动武则天了。从此朝廷进入“二圣临朝”时代,武则天和高宗李治并排坐龙椅处理国事,连去泰山封禅这种皇帝专属的最高规格祭祀大典(666年),她都硬生生挤掉本该由大臣担任的“亚献”角色,自己上阵,和高宗一起接受天下臣民的朝拜,风头无两。
挡在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连亲儿子都成了绊脚石。太子李弘(她和李治的大儿子)身体不太好,但人很仁厚,看不惯老妈的一些做法,据说还替被武则天迫害的异母姐姐求情。结果公元675年,24岁的李弘突然在陪同父母出游时暴毙(有可能死于肺结核)。当时就盛传是武则天毒死的,虽然没实锤,但时间点太敏感。紧接着二儿子李贤当了太子,这小子也聪明能干,还组织人注了《后汉书》,但母子关系紧张。武则天派人告发太子谋反,结果在东宫搜出几百副盔甲(这玩意儿在太子宫属于违禁品),李贤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几年后(684年),李治刚死,武则天就派人去逼死了这个儿子。三儿子李显(又叫李哲)继位(唐中宗),屁股还没坐热,就因一句想提拔老丈人韦玄贞当宰相的气话(他对大臣裴炎说:“我把天下给韦玄贞都行,何况一个侍中!”),被武则天抓住把柄,才当了55天皇帝就被废为庐陵王,赶出长安。最后她扶了最听话的小儿子李旦(唐睿宗)当皇帝,但完全是个橡皮图章,连皇宫都不能出,武则天自己临朝称制,独揽大权。
公元684年,被武则天贬官的徐敬业(开国功臣李勣的孙子)在扬州造反,打出了“匡复李唐、废武立李”的旗号,还找大才子骆宾王写了篇千古骂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里面名句“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流传至今)。但武则天一点不慌,她一边在朝堂上笑谈檄文文采(还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一边火速派大将李孝逸率三十万大军平叛。徐敬业那点人马哪够看?没几个月就被彻底剿灭。为了巩固权力,震慑反对者,武则天大开告密之门,鼓励全国百姓进京告密,告密属实还能升官发财!她重用了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一帮心狠手辣的酷吏。这帮人发明了各种骇人听闻的酷刑(像“定百脉”、“求即死”这些名字听着就吓死人),专门整那些李唐宗室、贵族和不服她的大臣,制造了无数冤狱。来俊臣还写了本《罗织经》,专门教人怎么罗织罪名陷害人。最有名的段子就是“请君入瓮”——周兴被告密谋反,武则天让来俊臣去审。来俊臣请周兴吃饭,问:“犯人不肯招供怎么办?”周兴得意地说:“搞个大瓮,周围点上炭火烤,把人扔进去,啥罪都招了。”来俊臣立马叫人搬来大瓮点上火,对周兴说:“请兄入此瓮!”周兴当场吓尿,立马认罪。一时间,朝堂上下人人自危,见面都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经过这一系列铁血操作,李唐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反对势力被连根拔起。终于,在公元690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她给自己造了个新名字——武曌(“曌”念照,日月当空的意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
当上皇帝后,武则天干了几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1. 搞人才选拔大改革: 她极度重视科举考试,把它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她首创了由皇帝在金銮殿上亲自面试考生的“殿试”,让天下读书人直接感受皇恩。还开创了选拔军事人才的“武举”考试,考骑马射箭、举重、摔跤这些功夫。更绝的是,她允许老百姓“自荐”当官,觉得自己有本事,写封信推荐自己,经过考核真行的话,就能给官做!像狄仁杰、姚崇、宋璟这些后来辅佐“开元盛世”的一代名相,都是武则天时期被她慧眼识珠提拔上来的。她用人不拘一格,打破贵族门阀垄断,让很多寒门子弟有了出头之日。
2. 狠抓经济民生: 她深知农业是根本,下令编撰农书《兆人本业》,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均田制,派人到各地清查被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和户口,增加国家税收基础。还特别重视兴修水利,在各地搞了很多水利工程。效果很明显,在她统治时期,全国户口数从唐高宗末年的380万户左右,增长到615万户(约615年统计),人口和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3. 文化上也有建树:她自己就挺有文采,喜欢写诗编书。在她的推动下,诗歌创作非常活跃,可以说唐诗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的基础,就是武则天时期打下的。她还造了一批新字,除了最著名的“曌”,还有“臣”(改成“一忠一生”结构,强调忠诚)等等,虽然大部分后来没流传下来,但足见其个性。
可惜啊,人老了就容易犯糊涂。武则天晚年(尤其是70岁以后)特别宠信张易之、张昌宗这俩年轻貌美的小白脸兄弟(人称“五郎”“六郎”),给他们封高官(一个麟台监、一个司仆卿),赏赐无数财富,连朝中重臣都得巴结他们。这俩兄弟仗着女皇宠爱,横行霸道,干预朝政,连太子李显的儿子、女儿议论他们都被逼死了。这引起了李唐皇室旧臣和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和恐慌。终于,在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联合禁军将领(包括后来的玄宗李隆基),趁武则天病重卧床,发动了“神龙政变”。他们带兵冲进皇宫,杀掉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然后围住武则天寝宫,逼她退位。82岁的武则天眼见大势已去,只得传位给儿子李显(唐中宗复位)。被赶下台的武则天移居到上阳宫,失去了权力和心爱的面首,身心迅速垮掉。同年十二月十六日,这位传奇女皇在孤独冷清中去世,终年82岁。临终遗命去掉帝号,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与丈夫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她墓前立了块巨大的石碑,上面一个字都没刻,这就是著名的“无字碑”——一生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武则天这个人,实在太复杂太有争议了。你说她狠毒?那是真狠!为了权力,掐死亲生女儿嫁祸于人;逼死两个亲儿子;用酷吏制造恐怖政治,杀起人来眼都不眨,李唐宗室几乎被她杀光。任用周兴、来俊臣这种恶棍,弄得官场血雨腥风。晚年宠幸面首,纵容他们胡作非为,确实有失帝王体统,也给了别人政变的借口。
但是,你说她没本事的话,那绝对瞎说!能在男人绝对主导的封建王朝爬到权力顶峰,光靠狠毒和运气是不可能的。她政治手腕极其高明,眼光毒辣。看人准,提拔了狄仁杰、姚崇、宋璟这些能臣干吏,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储备了核心班底。搞经济有一套,户口大增,国力在她手上是上升的。尤其了不起的是她打破了几百年的门阀制度,大力推行科举,搞武举、殿试、自荐,给底层有才华的人打开了上升通道,这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文化上也有贡献。她统治的五十来年(实际掌权时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保证了唐朝国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相对稳定,这功劳是实打实的。
所以,武则天就是个矛盾综合体。她左手沾满鲜血,右手却提携英才治理国家。她用最残酷的手段夺取和巩固权力,却又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一些进步。她在男权社会里杀出一条血路,证明女人不仅能当政,还能当皇帝,而且当得不算差。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权力史诗,功过是非,就像她那块无字碑,永远争论不休,但也永远让人着迷。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