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雍正王朝:他继位有很多人不服,一套组合拳就在擂台站稳

大刘讲史 · 昨天 18:04
胤禛的皇帝生涯,开始那一刻倒也就不静。雍正在畅春园继位,大殿灯火亮得惊心,夜风里传来九门提督隆科多的脚步,那一刻他心里一动,想的是隆科多这人早就被八爷党盯上了,他到底是真心来迎接,还是在门外算计呢?气氛悬在刀锋上,没人会轻松。丰台大营已经握在八爷党的人手里,他们不断派人试探,时机一到,说不定直接变天。那场继位夜,四野无声,却谁都不敢迷糊,胤禛甚至担心自己身家性命都可能随时没了。
1.jpeg

康熙口头传位是事实。胤禛的帝王身份从法统来看没什么疑义,可有嘴的八爷党还不是照样胡搅蛮缠?这时候谁都不是傻子,谁也不愿做那最先屈服的人。廉亲王、九贝勒、十贝勒,当场不拜,气氛尴尬,一丁点大清臣子的风度都看不到。要是真有人硬碰硬,可能躯壳都留不下。真要问,他们是想等什么?是赌变数,还是就想给新皇帝一点下马威?这点人心,怕没人能捉摸完全。
局势一度剑拔弩张,老十三胤祥带着赦令杀出来,把胤禛的胜算重新撑大。丰台大营差点沦陷,老八胤禩要不是慢了一步,野心就能实现了。成文运如果再靠近几步,八爷党那点计谋到了畅春园指不定闹出怎样麻烦。可惜没有如果。隆科多最后宣读的不是八爷的名字,八爷党更别提什么夺权。
2.jpeg

邬思道的价值,得单说一笔。有些人总是比别人算得清楚。他不是单单的谋臣,简直像棋盘外的操盘手。雍正信他,胤祥也信他,甚至对手们都要拿他当变数看。很多时候,王位得失就在这些看不见的转折上。甚至可以说,邬思道把握了雍正的安稳,雍正对他又防得死死的。用人,也防人。这种感觉,大概就是“君臣之间不全信,谁也不傻”。邬思道后来还陪李卫,帮着年羹尧出谋划策,这么一战封神,背后多少人暗暗心惊!
雍正处理政务的速度,外人根本没概念。他一边处理日常政务,一边还要提防兄弟们的明争暗斗,得随时绷着神经。老十三胤祥,是他最信得过的老伙计。雍正把他推成了铁帽子王,这在朝堂上一锤定音,谁还敢多嘴?康熙年间胤祥没分到王爵,肯忍气吞声跟着老四跑。从头到尾,胤祥站对了队,也把雍正扶上龙椅。外人其实平时根本看不到这些暗地里掰手腕的劲头。
3.jpeg

不过胤祥想的“半隐”,听着巧妙。看似淡泊不争,实则步步为营。什么“既能吃饭,又能让皇上想到”,满嘴绕弯。你说他真想隐?可在当时做兄弟的还真不能全信啊。雍正表面笑着,心里怕已把这些细节一层层过了。
李卫这边,邬思道做谋士,兼着监守。他要是脱离视线,指不定能折腾出多大的风波。别人是相信才重用,雍正用人,恨不能拴个锁链。偏生又不能失人心,说到底这法子未必持久,但也别无选择。铁腕如此,最怕人心逐渐疏离。邬思道有没有觉得沮丧没人知道,雍正夜里肯定也睡不安稳。
4.jpeg

如月那事,说是十三爷跟四嫂挑的礼,背后多半有深意。没有雍正点头,如月怎能那么巧跟邬思道身边?明面侍候,实际监控,这点伎俩,谁不了解?邬思道成了李卫、田文镜这些大员背后的主心骨,拉了多少仗的胜利,年羹尧跟罗布藏丹增交手也是邬谋划,好多账说不清。
老十四胤禵在西北,带着十万大军。雍正刚继位就示警,收军权,命年羹尧陕甘戒严。年羹尧稳稳压住了军粮补给,手法简单粗暴,但实用极了。老十四只得灰溜溜回京,兵权被慢慢消化,八爷党再有心,也没法翻大天。这种操作,有人说狠,有人说妙,但到底是有效果。
5.jpeg

其实老十四路上有多不忿没人真关心,他一回京就直闯城门,马齐拦都拦不住。雍正看这些兄弟,情分、无奈、警惕混作一团。手段和情感,其实没法平衡,做皇帝的也只能兜着走。
朝会上,雍正那番“本不愿为帝”的话,大概是假的。可面上他说出来,这种话得说,八爷党又能怎么办?他们表面恭顺,背地里还是不安分。个个都怀着心事,对皇位没兴趣是不可能的。雍正明知他们演戏,自己也奉陪。都当面子活,场面话谁不会讲?可八爷党这些人照样不服气。
6.jpeg

说到胤䄉,他倒真有点本事。不知怎么地就能把放屁变成政治工具,这要说荒唐,偏偏合理。满朝文武大笑,他仿佛一副“看谁敢奈我何”的做派。雍正不能当场发怒,否则就变成八爷党手里的把柄,于是忍了又忍,只能让他“出恭”了事。气氛缓了,权威也没全丢。这里头,忍耐和威慑其实混杂一起,明明丢了面子,却保住了局面。
八爷党,哪有那么容易消停?朝会上风头尽出,背地里折腾小动作,雍正其实不可能全部弹压下来。康熙告诫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害兄弟。这是规矩,也未必真做得到。谁软谁硬,到底最后还看谁熬得住。
7.jpeg

老八胤禩出任总理王大臣,是雍正的安排。这样的委任既能彰显权力分配,又能把人推到明面,便于监督。胤禩本事有,野心也大,大权在握便心安,理论上有助于大局稳定。可不稳定的因素恰恰也在这里,握权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再试试。雍正其实是让敌人暴露在聚光灯下,这种做法有风险也有效果。他怕兄弟们见不到光,总搞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事实是,很多人都能明哲保身,八爷却喜欢明着闹,但也许他们真的服了?这也不好说。有的事看似结束,实际只是换了个方式待发。老十三胤祥在序列里靠后,说是保护,不如说是互相试探。那会儿的朝堂,貌合神离,你方唱罢我登场。
8.jpeg

雍正登位头几年,没有大动八爷党,是聪明,也是无奈。他晓得时局未安,强压只会走极端。十三爷铁帽子王,是赏,是拉拢。有人说雍正身边只剩胤祥可信。其实有时候连自己都信不过,只能步步算计。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流不止。
这些兄弟恩怨、皇权游戏,外人看起来热闹,实则远比表面复杂。一句明面推辞,一次暗地调兵,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9.jpeg

权力场永远没有绝对的安全,大清江山还在过渡期,谁也不敢喘大气。雍正的铁腕、胤祥的半隐、邬思道的机巧和八爷党的不死心,搅成历史里一锅无法言说的复杂汤。
后来会如何,只有翻过去的史料能慢慢看见。世事如棋,落子无悔。有的人努力归隐,有的按捺不住,还有些人一边算计一边等机会。大家各有算盘,最后剩下谁,其实没人能把话说死。
10.jpeg

至于胤禛和兄弟们,到底谁更聪明,也许真没个定论。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大刘讲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