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一个冬夜,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写到田小娥被公公鹿三杀害的情节时,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手中的笔颤抖不止。
完成这一段描写后,他缓过神来,在一叠纸上写下了“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这十二个字,以表达他内心的悲痛和愤怒。
田小娥无疑是《白鹿原》中最让人意难平的角色。
这个只想过平凡日子的女子,却在痛苦中挣扎了一生。
她先后经历了四个男人,最后被公公用一把梭镖捅了后心,死在破窑里。
这个敢于打破封建礼教,敢于背负世人骂名的奇女子,为什么就走不出白鹿村的一洞破窑呢?
且听我慢慢道来。
01
田小娥的父亲是前清的秀才。
虽说不是大家闺秀,书香门第,但也绝不是小门小户的穷家女子。
也就说,小娥是读过些诗书,有些见识的女子。
她的父亲贪财,把她卖给了郭举人为妾。
在那个年代,如果嫁给一个大户人家为妾,虽说身份地位不如妻子尊贵,但吃穿用度也算殷实。
可小娥嫁的偏偏是郭举人。
这郭举人纳小娥为妾,是为了让小娥“泡阴枣”。
所谓“泡阴枣”,就是每晚将大枣放入女子的下体中,第二天早上拿来服用,据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邪门偏方,小娥就成了郭举人泡药的罐子。
小娥自打嫁进来的那天,就不是人了,只是一个罐子而已。
既然是一个罐子,哪里还有人的尊严。
田小娥的第一段婚姻是悲惨的,她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嫁给一个糟老头子。
02
当黑娃离开白鹿村,到郭举人家做长工时,小娥引诱了黑娃。
和郭举人比起来,黑娃才是真正的男人。
他年轻,壮实,正是小娥渴望的男人。
我们有什么理由责怪小娥的越轨呢?
在那样的年代,在女性被男性压迫的婚姻关系中,她敢于突破道德的枷锁,为自己谋求幸福,哪怕只是肉体的片刻欢愉,也是对命运不公的反抗。
很显然,田小娥从来不是一个“堕落女子”的形象,而是一个正在觉醒的女性。
当小娥和黑娃的事被郭举人发现后,郭举人将小娥侮辱性的送回田秀才家中。
经过一番波折,小娥和黑娃终于一起回到了白鹿村。
她以为幸福的生活终于开始了,没想到她是从一个地狱,迈进了另一个地狱。
03
当黑娃领着小娥回到白鹿村后,看到的尽是村民异样的眼光。
一个穷的叮当响庄稼汉,给人家当牛做马的长工,出门一两年,能领回来这么俊俏的媳妇?
说出去谁信呢?
小娥和村里的女人有着天壤之别。
她更妖娆,更妩媚,更懂得搔首弄姿,这一切,在旧社会是不被接受的。
那个时候,一个女人,要藏着,要掖着,女性是不可以展现女性美的。
即使在今天,一个敢于展示自身女性魅力的女人,同样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非议,何况是在那个年代。
黑娃的父亲鹿三终于还是打听到了儿子和这个女人干下的丑事,一气之下将他们赶出家门去了。
黑娃和小娥来到村口的一洞荒废的破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其实,小娥要的不是荣华丰富,她不要在郭举人家当一个罐子,她要的只是一个属于正常女人的生活。
没有人在意小娥曾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越轨的少妇,跟一个长工做下了丑事。
人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这对男女进行无休无止的指责。
不过小娥不在乎,至少,她现在是个真真实实的女人了。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一生,她短暂而又悲苦的一生,竟然会结束在这洞破窑里面。
04
黑娃跟着闹农协,国共合作破裂后,丢下小娥自己跑路去了。
曾经黑娃得罪过得那些人,都回来找小娥的麻烦。
有一次,有人对小娥有非分之想,结果族长白嘉轩连她一起打。
一个曾经犯下不贞行径的女子,一个外乡人,一个“罪人”偷来的媳妇,谁会在意她的死活呢?
在黑娃死后,小娥经历了不知多少苦难。
这个时候,鹿子霖诱骗小娥与其发生关系,并诱骗她引诱白孝文,以打白嘉轩的脸。
小娥知道鹿子霖不是好人,但她更恨白嘉轩。
不就是个族长嘛,不让我们进祠堂,把她和黑娃逼到这个份上,这一切都是这个冷漠的族长造成的。
她有理由报复白嘉轩。
于是,她同意了鹿子霖的计划,引诱了白孝文。
05
至此,田小娥的名声更坏了,甚至有些妖魔化。
曾经知书达理的白孝文,竟然也被这个“妖精”迷惑了。
孝文为了逃离父权的掌控,放弃了曾经的一切,住到了小娥的破窑洞里。
这个时候正赶上闹饥荒,孝文出去讨饭,因鹿子霖不忍心看其落魄至此,把他引荐到县保安团工作。
而此时的小娥已经怀上了孝文的骨肉,正等着孝文讨饭回来呢。
谁知等带来的不是孝文,而是公公鹿三的一把梭镖。
鹿三看着孝文从一个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变成了卖房卖地的败家子。
全因这个“妖精”而起,他决定为民除害。
他半夜来到小娥的破窑中,把一把梭镖插进了小娥的后心,临死前看着鹿三,说了声:“大呀。”
06
原著《白鹿原》是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
即有超出常理的魔幻情节。
小娥死后,村子发生了瘟疫,人们纷纷传闻这瘟疫是小娥带来的。
白嘉轩遂将小娥的尸骨用一座塔震在下面,结果在施工的时候,有一群白色的蛾子从地下飞了出来。
也许,这是小娥为了自由,做出的最后的反抗吧。
小娥是可怜的,她一生经历了四个男人,最后却孤苦伶仃的死在一个破窑里。
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敢于出轨长工的奇女子,一个不顾道德枷锁,不惜背负骂名的人,怎么会走不出一洞破窑呢?
但凡细心的读者都会发现,田小娥的觉醒是不完全的。
作者陈忠实对田小娥的喜爱和肯定跃然于纸上,却也给了她无法跨越的局限性。
小娥的一生,都在依附于男人,她敢于追求幸福,却无法离开依附独自生活。
白鹿村村后的破窑洞,既是小娥的家,也是她的牢笼。
07
依附如同攀附古树的藤蔓,看似借势生长,终会因树倒而枯亡。
田小娥的悲剧不是性别之困,而是人性之鉴——依附者永远活在他人阴影里。
男人仰仗父辈荫庇,女人寄托婚姻浮木,本质都是把命脉交予他人。
自己掌舵的人生,纵遇风浪亦能破浪前行。
这世道从不同情寄生者,唯有扎根大地,才能长成自己的苍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