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冲突下,每一条逝去的生命都令人痛心。空袭、导弹攻击和城市战往往造成大量妇女、儿童等无辜民众伤亡,他们与政治决策无关,却承受最惨痛的代价。冲突还导致医疗系统崩溃,食物、水源和电力短缺,幸存者面临长期心理与生理伤害,非常可怕。当前的以伊冲突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重点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主张,呼吁促和止战!
习近平阐述了中方的原则立场并表示:“当前中东局势很危急,再次印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果冲突进一步升级,不仅冲突双方将遭受更大损失,地区国家也将深受其害。针对当前事态,我提出四点主张。”以伊冲突导致中东战火再升级,这一态势折射出国际秩序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结构性震荡。大国竞争、能源博弈、核扩散风险交织,使得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亟需凝聚共识,将外交对话作为化解矛盾的首要选择,通过多边协商机制管控分歧,以此避免地区冲突演变为更大范围的系统性对抗。
主张推动停火止战。习近平指出:“第一,推动停火止战是当务之急。武力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正确方式,只会加剧仇恨和矛盾。冲突当事方尤其是以色列应当尽快停火,防止局势轮番升级,坚决避免战争外溢。”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对伊朗境内多个重要核设施和军事基地发动大规模空袭,伊朗随即展开报复行动,伊朗外长明确表示,伊朗方面现阶段拒绝任何呼吁克制的行为。以伊矛盾由来已久,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反美反以意识形态便成为伊朗政权的核心价值坐标之一;相呼应的是,以色列则将伊朗的核武研发与地区代理人网络视为对其生存的根本性挑战,并将伊朗定性为中东安全架构的最大破坏者。冲突似乎难以避免,但枪炮却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习近平的主张警示了报复循环的风险,提醒国际社会警惕冲突向周边国家蔓延,呼吁刻不容缓地推动停火止战。
主张保障平民安全。习近平指出:“第二,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无论任何时候,军事冲突中保护平民的红线都不能突破,无差别使用武力的行为都不可接受。冲突当事方应严格遵守国际法,坚决避免殃及无辜平民,并为第三国公民撤离提供便利。”作为规制武装冲突的国际法核心,《国际人道法》及其配套公约构筑了战时平民保护的“法律盾牌”。《国际人道法》要求在武装冲突中尊重和保护平民,禁止对平民使用武器和进行攻击。《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规定:交战各方必须保障人道主义通道的绝对安全,使平民免受战火波及,并确保其生存所需的食物、医疗等基本物资畅通无阻。而当前以伊军事冲突采用的是空袭等无差别攻击,已突破保护平民的红线,违背国际法。截至2025年6月18日,伊朗卫生部确认以色列空袭导致585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平民,此外,以色列方面称伊朗的报复性袭击导致24人死亡,但具体平民死亡人数未明确公布。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终结,以及他们背后残缺的家庭。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捍卫人道主义底线,将平民保护确立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敦促冲突当事方恪守底线、红线。
主张开启对话谈判。习近平指出:“第三,开启对话谈判是根本出路。沟通对话是实现持久和平的正确路径。要坚定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大方向不动摇,坚持通过对话谈判推动伊朗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轨道。”历史表明,即便是最深刻的仇恨,最终仍需回到谈判桌前解决。当前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方案,而是启动谈判的智慧和勇气。正如中国“劝和促谈”主张所强调,政治解决虽然艰难,但军事手段注定没有赢家。国际社会需以“中东安全共同体”愿景为引领,支持、推动当事方及相关方开启对话谈判,通过分阶段对话化解矛盾、平息冲突。
主张国际社会促和。习近平指出:“第四,国际社会促和努力不可或缺。中东不稳,天下难安。以伊冲突导致中东紧张局势骤然升级,也对全球安全造成严重冲击,国际社会特别是对冲突当事方有特殊影响的大国要为推动局势降温作出努力,而不是相反。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此发挥更大作用。”当前中东局势因以色列与伊朗的直接军事冲突而急剧升级,局势紧张且充满不确定性。有的国家通过增派战机、延长航母部署等军事存在,虽未直接参与空袭行动,却实质构成战略威慑,这种加压手段恐将固化对抗态势,阻碍冲突的政治解决进程。当前中东紧张局势已产生显著外溢效应,如油价飙升,金融市场动荡等,如果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将直接威胁霍尔木兹海峡这一全球能源运输关键通道的安全运营,进而对国际能源供应体系构成系统性风险。“中东不稳,天下难安”的表述,既体现地缘政治联动性,又凸显国际协调的紧迫性。习近平的主张特别点明大国应发挥建设性而非破坏性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他对安理会作用的强调,既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也抓住了多边机制这一关键治理平台。中国希望各方协同打造中东促和体系,从而有效控制冲突,为中东和平进程开辟新途径。
习近平强调:“中方愿继续同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凝聚合力、主持公道,为恢复中东地区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支持、践行多边主义、劝和促谈、主持公道的立场非常鲜明。中俄双方对当前以伊冲突表示严重关切,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同时强调国际争端应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积极解决,反对单边军事行动。中俄将进一步加强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并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加强协作,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战火撕碎的是活生生的人间。统计表上冰冷的伤亡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名字、有故事的人。他们的逝去提醒我们:和平从不是历史的自动馈赠,它需要人类用智慧破除仇恨的循环,用勇气浇灭复仇的火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犹如东方智者递出的橄榄枝,为破解愈演愈烈的中东危局提供了既具历史纵深又富有现实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文/学习大军,2025年6月20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