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总盯着她和陈芋汐两个人比。她们两个谁输了谁赢了,外面的人就很爱说。要是全红婵输了几次,就有人说她“状态下滑”。这种话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压力是很大的。不管是换成谁,天天被人这样盯着,心里都不会好受。她还要在别人面前装着没事,笑着说“感觉挺好”,其实转过头自己一个人去承受这些。
她最近又一次退出了比赛。七月份的新加坡世锦赛,她不参加了。这之前,五月份的全国冠军赛她也退了。两次退赛都是因为同一个问题,脚腕的旧伤又犯了。这个伤不是新的,是老问题。身体已经用这种方式告诉她需要休息了。五月那次受伤,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说明她的身体消耗太大了。
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身体真的能承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
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运动员要长身体,又要控制体重,这两件事本身就是矛盾的。她还在发育期,身体的变化很大。为了比赛,她要严格控制吃饭,还要进行非常高强度的训练。这样下来,肌肉和骨骼的消耗非常大,身体的能量跟不上消耗,就很容易受伤。她脚腕这个伤,已经反复出现了四次。
专业医生早就给过建议。医生说她这种伤是“劳损”,不是一次性的意外。劳损的意思是长时间过度使用造成的伤害。这种伤要想好,就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治疗,不能着急。不是说歇两天就能马上回去高强度训练的。如果不好好养伤,非要带着伤去比赛,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是刘翔。当年他就是因为跟腱的伤病,最后在赛场上发生了跟腱断裂的意外。那样的伤病,对一个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毁灭性的打击。难道非要等到全红婵也走到那一步,才有人出来负责吗?比赛的资格丢了,以后还能再拼回来。要是身体真的垮了,那职业生涯就彻底结束了。
她之前回老家湛江摘荔枝,那些照片看着很真实。那可能是她难得的放松时间。短暂离开那个充满压力的训练和比赛环境,对她来说比什么药都管用。运动员也是普通人,尤其她还是个孩子。这个年纪的其他人都在学校里读书,过着校园生活。她却要天天和伤痛、压力做斗争。
有些人指责她“频繁退赛”。说这种话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没有看到背后的原因,只看到了表面的结果。他们不知道她的脚腕反复受伤,也不知道医生是怎么建议的。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身体,才能有更长的运动生命。
跳水队有很多冠军,但全红婵只有一个。她的天赋和能力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催她赶紧复出比赛。反而应该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她把伤彻底养好,把心态调整好。等她顺利度过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准备好了,到了巴黎奥运会的周期,她照样有很强的竞争力。
现在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让她的训练变得更科学。要根据她这个年龄段的身体发育规律来安排训练计划。不能再让她“饿着肚子跳十米台”。要保证她的营养,同时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这不仅仅是为了她一个人,也是为了以后更多像她这样的天才运动员,让他们能有一个更健康、更长久的职业生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