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
从紧张的考场走出来,又经历了激动人心的查分,接下来就到了填报学校,等待录取的程序。
关于高考学子的去处,也开始逐渐明晰。
对于拿高分,被名校录取的学子,大家都津津乐道。
可是大家发现了没有,一个学子的幸运,和“干净”的习惯,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就像庄子说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干净的人,真的是战无不胜的。
01
最近刷到一个话题:总分715分!高考出现“神仙卷面”,字迹工整漂亮。
阅卷老师对干净的试卷,给出评判:看到就想打满分。
今年,辽宁省考生林汐禹,拿下715分,成为一颗闪耀的星。
“纵览新闻”平台的记者闻讯而来,特意采访他,问一问有什么考试秘诀。他说:“特别重视中英文的书写,从初中开始便自觉持续练字。”
无独有偶,武汉新洲的李森睿,确定自己已经可以去清华大学了。
他谈起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经历,就是坚持抄写好词好句。他平时的笔记,被老师点赞——“赏心悦目”。
我们不能否定,一张干净整齐的试卷,可以给阅卷人一种好的感受,给分的时候也会大方一些。
最要紧的是,整齐的字,丝毫都不会有疑似错误的地方,从而就肯定“是对的”。也占了提分的优势。
名人杨澜说过:“没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你的外表,是你向别人递出的第一张名片。”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阅卷的人,第一时间就看到邋遢的答题卡,好几个字都需要猜一猜,好多的运算符号,无法判断。这阅卷的心情很糟糕,也可以把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断定为错误。
干净的答题卡,在阅卷人的眼里,是一道光。自然,该学子也是一道光。
事实证明,从邋遢到干净,就是一个人运气变好的过程。
明代的董其昌,从小“髫年赋诗,语必惊人”。参加童子科的时候,因为字迹潦草,被定为第二名。
他把情绪化成动力,努力练字,成为了书画家。当然,也一举高中,成为了有名的官员。
到现在,类似“董其昌”的人,不在少数。
把字练好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深度学习的过程。成绩和书法,相得益彰。
字迹的改变,也会让老师一次次表扬,家长一次次高兴,就形成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悄然崛起。
02
透过干净的答题卡,还可以看到一个人干净的习惯,家庭的日常。
一张干净的答题卡,一本干净的书,一个干净的书包,绝对不会放在一张油腻腻的餐桌上。
这就说明,高考场,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修行场,还是对父母、家庭、教养的考验。
干净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更有精力学习。
《朱子治家格言》一开头,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把家庭打扫干净了,大家住着都舒服。孩子回到家,心情都会好很多。
埃斯库罗斯说:“床,温暖的床,它能神奇般地把疲劳驱除干净。”
高中阶段,孩子读书的时间很长,往往夜里很晚睡觉。一张干净的床,可以带来深度睡眠。来日,孩子精神旺盛,干什么都有劲。
干净的言语,给孩子很多的情绪价值。
孩子读书期间,更愿意听到的是鼓励。看到家庭的欢乐。
父母和孩子交谈,都是和颜悦色的,是欢乐的根源。
两代人,是不同时代的人,肯定在很多方面,观点不同,会有冲突。父母如何克制自己,理解新时代的孩子,很重要。
父母一开口,正能量来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来了。
干净的社交,近朱者赤,大家一起进步。
读书的孩子,不读书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圈子。
相对来说,读书的孩子,圈子干净很多。大家都有美好的憧憬,内心也单纯一些。
不读书的孩子,总是想飙车,头发染黄,纹身,抽烟,摆酷等,聚一起也是臭味相投。
高考之后,孩子的圈子分化,就更加明显了。去不同档次学校,就意味着去不同档次的圈子。越往上走,越会遇到自律,积极的人。
干净手脚,培育了孩子好的人品。
学习成绩好,但是人品不好,这样的孩子,也会被社会唾弃。
品学兼优的孩子,终究会赢到最后。到了社会上,总是有善举,也给人眼前一亮。
03
教育专家孙蒲远说过:“关心孩子是必要的,但若把他前进道路上的石块全部清扫干净,坑坑洼洼全部垫平,他可能暂时平平安安,但同时也失去了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诚然,教育的过程,还是让孩子自我净化的过程,不是大人什么都包办。
做父母的,把自己爱干净的习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参与家务活,感受整理的快乐,珍惜整理的成果。
做老师的,把干净的笔墨,作为榜样,让孩子一起学习。带着孩子一起练字。在持续练字中,提升专注力。
做孩子的,找到成长的乐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大胆说出来,争取到大人的支持。
具体来说,干净的习惯,就是端正坐姿,想好了在动笔,学会用草稿纸,制定学习计划,多看有益的视频教材等。
对于高考,干净是“加分利器”。
对于人生,干净是“财富基石”。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