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从“小姓”寒门到唯一女皇,权力、谋略与争议——一代女性的极致进击史!
凌晨两点,洛阳城西的含嘉仓里灯火未熄。粮仓守卫嘴里嘟囔着最近几天的变动:又是一批新粮入库。谁能想到,正是那个出生在“不入大姓”、曾被突厥人嗤笑为“武,小姓”的女子,竟能坐拥天下,让整个唐朝文臣武将噤若寒蝉?而武则天的崛起之路,比宫廷剧险,远比野史残酷!
武则天并非贵族后裔。父亲武士彟,发家靠经商,官至三品,母亲杨氏虽有隋相家世,但随着隋亡,地位急转直下。历史腔调里所谓的“新贵”标签,在当年是嘲笑,更是阻碍。武则天小时候混迹庙堂与市井——一头挨着上流的浮华,一头卷进民间的冷眼。爬得越高,野心磨得越狠。
家门的不幸很快降临。十三岁丧父,异母兄长拿家产争得不可开交,武则天也沦为“家中弃子”。转年,唐太宗召她入宫,当时才十四岁的武则天,沦为正五品才人——后宫百余人,她连个“有名有姓”的头衔都没有。才人管的是食宿,干的事接近杂役。满朝贵戚,不屑跟她多看一眼。权利,在远端灯火那头遥不可及。
镜头拉回宫中,太宗对她不假辞色。哪怕风头几十年,武则天依然低调到尘埃,直至太宗病殁,被送到感业寺做女尼。别人哀哭,武则天却在谋划。太子李治走进寺门,一场新的博弈悄然开启。武则天出众的手腕第一次亮剑。不是普通女子能比。不甘绝望,李治年少即位后,王皇后、萧淑妃两宫对垒,王皇后自作聪明,向新皇建议接武则天回宫,岂料引狼入室。
回宫不过几年,昭仪三品,宠冠六宫。王皇后忙不迭自救,反思自己“好心养虎”,但为时晚矣。道容逐步转阴,永徽五年夜晚,武则天新生女儿夭折。史书记载,她亲手杀子,嫁祸王后——冷静与冷酷齐飞。高宗暴怒,元老们议论不休,武则天门阀底子薄,支持她的人零零散散。朝中权臣各为其主。李绩一句“这是皇上家事”,改变了这场宫廷大戏的结局。王皇后下场悲惨,武则天加冕皇后。高位易得,这股权欲焰火却越烧越旺!
刚做皇后,她挥刀直指异己。韩瑗、来济等忠臣被废黜外放。褚遂良贬爱州,曾经凭借门阀世袭横行天下的长孙无忌,也被铺设帮派案罗织诛灭。24位凌烟阁功臣之一、李唐重臣顷刻崩塌,武则天的手段,吊打整个宫中权力场。
权力更迭,每个节点血雨腥风。陈寅恪一句话定论:武则天上台,终结门阀时代,普通地主阶级开始崛起。胡戟更分析:表面看像是个人恩怨,实际上则是权力结构的全面洗牌。上官仪之死、王皇后、萧淑妃全数败局,武则天不满足于后台操控,直接染指朝政,对外修《姓氏录》,扩充官僚,组建北门学士,一场从内到外的人才洗牌,稳住边线。
长子李弘被鸩杀,“天后一心要临朝”,李弘死,次子李贤上,偏偏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废太子之争混杂血缘真假与政治博弈。武则天铁腕废掉李贤、自立三子为帝。刚刚上位,就因亲信提拔权受限,即刻废黜。皇子们的命运、皇帝李治的意志统统要为武则天让路。试问,这家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
高宗驾崩后,继位的唐中宗、睿宗都成牵线木偶。中宗一心立外戚,武则天怒而废帝,自己独裁。一声令下,胡元义、李冲连续兵变,失败者无一幸免,鲜血、流放、株连满朝皆知。“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刻于白石,扬州叛乱,李唐宗室起义不止。都想翻盘,无一得手,武氏冷眼旁观,破局者永远是她。
公元690年,武则天大周建国。彼时唐室余晖败退,武后登基做了“圣神皇帝”。早年寒门“小姓”,终局却是高居天下之巅。前有各路贵族豪杰阻拦,后有亲生子女反叛。一步步杀出重围,没有人能说这条路是命运馈赠。
权杖握在手,治国却不是儿戏。用人标准公开打破门第,首创殿试,汉唐以来首次开武举,底层流动通道重新开启。姚崇等名相脱颖而出。北门学士、二张酷吏扶上权臣宝座。进与退之间,权窄则用亲,一旦权广则选贤。有人夸她用人唯才,也有人骂她党同伐异,喜怒无常。历史不语,后人大喊公平,却没人真能置身事外。
宽松政策下,农业复苏。武周时期粮食仓储数据实证:洛阳含嘉仓里第1160号窖,文物工作者证实保存有50万斤碳化谷物,大量实物正是出自她新政。据社科院《隋唐历史经济研究》2023年面世的数据,再加洛阳、西安地下层层粮窖考古,武周年间的作物储备量保持在同期最高位。经济政策宽和逃户归田,少有大规模强制。兵制变革,军事屯田开拓西北,边疆经营可圈可点。至于军事扩张,迁移部族、充实边防,章怀太子的《唐会要》《新唐书》都留有明确记载。不只如此,文化史学上崛起一批新才俊,武氏一朝成为盛世的铺垫。
达官贵人之外,小民百姓的生活同样受其影响。《旧唐书》记载,武周盛世期间,洛阳没落贵族与新兴地主同在集市乱斗,财富分布格局肉眼可见转移。科举放宽,为底层带来风口;酷吏横行,让不少小民家破人亡。
“无字碑”立于乾陵,千年传说。褒贬争议从未停息。唐初子孙在位,武后被冠以千古功绩。安史之乱后,李唐械斗家族焦虑蔓延,官方记叙尽是“鸩杀太子”、“酷吏横政”。宋太祖时事情逆转,赵匡胤褒贬参半:“则天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 地方志、家谱、宫廷记载各执一词。到了21世纪,网络评论区里更是骂声与叫好齐飞,“小镇做题家能成女皇,何惧人生险巷”;也有人仿照史书留言,“女人掌权,终究遗祸”。
网络社评里,粉丝将武则天封神,弹幕狂飙:“她赢得极致,也输得干净!”史学家细究门阀演变,每次人物争议,舆论都是一场混战。2024年最新“武则天热”,不仅仅源于她的女性标签,更是一种对极端权力、极端生存方式的想象投射。
那么,是谁定义了功过?家天下,权力场,谁又不是武则天手下的棋子?官府史书与庙堂百姓的交锋,从未给这个冷静女皇下过定论。从史实到弹幕,每一次讨论都像一场博弈。夺权、报复、平衡、创新、用人、宽政、酷吏、改革、经济、文化……武则天时代,每一步,都是一场拼杀。她带来变革与混乱,也留下无限话题。历史舞台灯光下,命运无法预判,评判永远只在下一个观众手中。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