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给历史上的"逆袭王"排个榜,刘邦绝对能C位出道。这老哥年轻时就是沛县街头的"街溜子",四十多了还在家啃老,最后愣是把"高富帅"项羽逼得乌江自刎,创下了四百年的汉朝家业。他的人生故事,比街坊大妈说的八卦还精彩。
早年混子生涯:喝酒赊账还能娶到富家女
刘邦老家在沛县丰邑(现在的江苏丰县),家里是种地的,可他从小就不爱扛锄头,天天带着一群哥们儿在镇上晃悠。他爹刘太公急得跳脚,逢人就说:"我这三儿子,就是个无赖!"跟他踏实种地的二哥比,刘邦确实不像个过日子的。
那时候他在泗水亭当亭长,大概就是现在的村长兼片儿警,官儿不大,谱不小。最爱去王大娘、武大嫂的酒馆喝酒,每次都赊账,喝醉了就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可奇怪的是,只要他一来,酒馆生意就特别好,到了年底,老板娘干脆把他的欠账条子全撕了——估计是觉得这"活招牌"比酒钱值当。
最神的是他娶媳妇那事儿。当年吕太公(吕雉她爹)是县里的名人,搬家时摆了场大宴席,规定"随礼不到一千钱的,只能坐门口"。刘邦一分钱没带,大摇大摆往里闯,张嘴就喊:"我随礼一万钱!"吕太公一听,赶紧出来迎接,一看这小子长得天庭饱满,居然当场拍板:"我闺女吕雉,嫁给你了!"
吕雉当时可是沛县有名的富家千金,就这么被刘邦"空手套白狼"娶回了家。后来吕雉成了皇后,估计私下里没少念叨:"当年真是被你这忽悠劲儿骗了!"
四十多岁才"创业":押送民工跑了,干脆反了
刘邦的"事业起步",在古代绝对算"高龄创业"。48岁那年,他奉命押着一群民工去骊山给“秦始皇”修坟,结果走着走着,人跑了一多半。按秦朝的规矩,这事得砍头。刘邦琢磨着:反正都是死,不如拼一把!
在芒砀山那片,他把剩下的人召集起来,砍了棵大树当旗杆,说:"兄弟们,咱们反了!"当时跟着他的就十几个民工,这就是最早的"创业团队"。
这时候的刘邦,在反秦队伍里就是个"小透明"。陈胜吴广已经闹得风生水起,项羽带着江东子弟兵也成了大气候。刘邦带着几百人回沛县,杀了县令,被老乡们推为"沛公",才算有了块自己的小地盘。
他这人没啥大本事,但有个绝活——会用人。县里管文书的萧何,他让管后勤;监狱里的小吏曹参,他让带兵;连赶车的夏侯婴,都被他提拔成了将军。后来又捡到了张良、韩信这些"大神",队伍才慢慢像回事。
楚汉争霸:把"耍无赖"玩成了战术
刘邦和项羽的对决,简直是"痞子"对"英雄"。项羽是楚国贵族后代,打仗讲究"光明正大";刘邦是街头混出来的,信奉"能赢就行,别管套路"。
鸿门宴那回,项羽摆了桌"鸿门宴"想收拾他。刘邦吓得腿肚子转筋,带着张良和樊哙,硬着头皮去了,一进门就给项羽作揖:"将军您厉害,我哪敢跟您争啊!"把项羽哄得晕乎乎的,最后放他跑了。刘邦跑的时候连马车都不敢赶太快,生怕项羽反悔,这心理素质也是没谁了。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耍无赖"的名场面。有次被项羽追得急,他嫌马车慢,居然把自己的亲闺女、亲儿子往下扔,想减轻重量。赶车的夏侯婴看不下去,捡回来三次,刘邦气得拔剑要砍夏侯婴——后来这俩孩子一个成了汉惠帝,一个成了鲁元公主,估计长大后听这事儿得捂脸。
还有回更绝,项羽抓了刘邦他爹刘太公,架起大锅说:"你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刘邦在对面喊:"咱哥俩当年拜过把子,我爹就是你爹,你煮了别忘了分我一碗汤!"气得项羽差点把锅掀了——这招"耍无赖",也算千古独一份。
但刘邦也有狠的时候。他拜韩信为大将,让韩信去打齐国,自己缠着项羽的主力;最后约定"楚河汉界"平分天下,转头就撕毁协议,联合韩信、彭越把项羽围在垓下。夜里让士兵唱楚地的歌,把项羽的兵唱得想家溃散,这就是"四面楚歌"的由来。最后项羽突围到乌江,觉得没脸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刘邦就这么赢了天下。
当皇帝后的"反差萌":一边骂儒生一边用规矩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登基,国号"汉"。刚当皇帝那会儿,他还改不了街头习气,跟大臣们在朝堂上勾肩搭背喝酒,喝醉了就拔剑砍柱子,活像个大排档酒局。
有个叫叔孙通的儒生看不过去,说:"我给您弄套规矩,让大臣们懂礼貌。"刘邦撇撇嘴:"别整那些没用的,我听不懂。"结果规矩定好后,大臣们按礼仪磕头朝拜,整整齐齐的,刘邦摸着胡子乐了:"原来当皇帝这么爽啊!"
他治国没什么大道理,就一条:别折腾老百姓。当年进咸阳时,他就跟百姓约法三章:"杀人偿命,伤人赔钱,偷东西治罪",秦朝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全废了,老百姓都盼着他来。当了皇帝后,他让士兵回家种地,减免赋税,连对仇人都能放下身段,项羽的老家鲁地不肯投降,他都拿着项羽的头去劝降,还厚葬了项羽——这格局,确实比项羽大。
不过刘邦对功臣是真够狠。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帮他打天下的"老兄弟",后来都被他收拾了。韩信临死前喊的"狡兔死,走狗烹",成了千古名言。但他对老乡是真够意思,把沛县改成"永久免税区",还经常回家跟老邻居喝酒吹牛,喝醉了就唱自己编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反差,也是没谁了。
晚年:被老婆拿捏的"气管炎"
刘邦晚年有点"怕老婆"。他最宠戚夫人,想把太子刘盈换成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结果吕雉找来了四个连刘邦都请不动的老儒生(商山四皓),天天陪着太子上朝。刘邦一看,叹了口气:"太子翅膀硬了,换不动了。"
他临死前,吕雉问他:"萧何之后,谁能当丞相?"刘邦说:"曹参。"吕雉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说:"王陵和陈平,不过王陵有点直,得让陈平帮着他。"吕雉还想问,刘邦摆摆手:"再往后的事,你也活不到那会儿了。"这对话,跟胡同里老两口安排家产似的,特接地气。
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叛时中了箭伤,回到长安没多久就去世了,活了62岁。他死前还跟太医开玩笑:"我的命天定,你治不好,别浪费药了。"这份洒脱,倒不像个皇帝,更像当年沛县街头那个"混不吝"的老炮儿。
说到底,刘邦凭啥赢?
刘邦这人毛病一堆:好酒好色,耍无赖,杀功臣,但他能从底层爬到皇位,靠的不是本事大,而是会看人、能容人、懂民心。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的,他虽然"好酒及色",却能让跟着他的人"玩命干"。
要是搁现在,刘邦大概就是那种"没学历没背景,但特会攒局"的人。你说他是英雄吧,他确实不怎么光鲜;你说他是流氓吧,他又干成了天大的事。或许这就是刘邦最有意思的地方——他让老百姓觉得:原来皇帝也可以是这样的普通人啊!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