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去一个月了,志愿填报也已经陆陆续续完成,一千多万考生的命运从此改写。
今天,来简单聊聊高考的成功、或者失败,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姑且给高考生定义两种不同的人格标签,一种叫体制化人格(Institutionalized),另外一种叫非体制化人格(Non-Institutionalized)。
注意,这里所说的体制化,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种考公、考进体制那种理解,而是一种路径依赖性。
先说说体制化人格:这种人格偏向于服从性,目标单一性,思维偏向于固化。他们的目标可能一开始就比较明确,从上学开始他们的目标就锁定了某几所大学,从心里就选定了几个符合自己性格和兴趣的专业,打定主意以后专心致志地从事本行。至于考不考得不上 ,能否被心仪的专业录取,在高考之前之后,是没有过多的去想其它可能性的。
这种体制化的人格,如果高考失利,对其命运的打击,则是非常致命的,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过度路径依赖于高考,好像没有更多元化的选择。
另外一种是非体制化人格:这种人格偏向于挑战性,目标可能多变,思维比较跳跃,更多的是家庭出身和父母的影响有关。高考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在做选择题。高考能成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非体制化人格考生,在他们的内心和思维、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言传身教这几种影响下,人生后续旅途可能有多种选项,并在高考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就有过类似的预想。他们不会过度路径依赖于高考的成功与否。
以下曲线图标可以大概说明下以上两种人格的人生走向趋势,红线代表着非体制化人格,绿线代表着体制化人格。两条曲线的交点代表着高考失利这件事情。红色曲线不太会受高考失利的影响,他们还有更多的选择支撑他们后续人生道路的无限可能性和成功概率;绿色曲线一开始对高考的期望过高,且没有做更多的预选项,所以高考失利后,会很长时间内感到迷茫和无所依靠,人生走向很可能会一直下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