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融入文化娱乐行业,成为推动行业变革与创新的关键力量。从影视屏幕到综艺舞台,从音乐世界到文旅场景,数字人的身影无处不在,为文化娱乐产业注入了全新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
影视制作:数字人开启视觉新盛宴
在影视领域,数字人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切实改变着影片的制作方式与呈现效果。以网剧《异人之下》为例,数字人厘里成功出演二壮一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原著中,二壮是一位四肢残缺、依靠脑电波与外界交流的异能少女,其角色设定充满虚拟与神秘色彩。主创团队最初计划采用传统特效的换脸方式,但效果不尽人意。而数字人厘里的出现,完美契合了二壮的角色逻辑。在剧中,厘里与真人演员交互时,细微的表情变化、面部肌肉运动以及眼神情绪的交流都清晰可见,全景镜头下,其身体光影和环境光的反射效果也与真人无异。不仅如此,在制作效率上,传统特效技术完成厘里相关剧情至少需要 1 个月,而数字人参演包含后期仅用了一周,大大提升了制作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
除了作为演员参与演出,数字人在影视特效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动作捕捉和 CGI 技术,数字人能够完成真人难以实现的高难度动作和特效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想象一下,在科幻电影中,数字人可以轻松塑造出拥有超能力的外星生物或未来战士,其独特的外形和动作设计为影片增添了更多奇幻色彩;在历史题材影片里,数字人能够精准还原古代人物形象,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厚重。数字人的应用,让影视创作者的想象力得以无限驰骋,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逼真的视觉体验,推动影视制作迈向新的高度。
综艺节目:数字人增添别样趣味
综艺节目也逐渐成为数字人的重要应用阵地,为节目增添了独特的科技感与趣味性。在浙江卫视《奔跑吧》第十三季第二期 “与 20 年前的自己对话” 特别企划中,由硅基智能提供 AI 技术支持,为 12 位嘉宾打造了少年版的硅基分身。这些通过一张 20 年前照片和几十秒音频合成的 “硅基生命”,不仅形似,更神似,具备自主语言风格和情绪逻辑。当嘉宾们与年少时的自己隔空对话,周深惊呼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张韶涵下意识惊呼 “被惊呆了”,真实的情绪回响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相关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破 5000 万,明星转发该话题总曝光近 3 亿,抖音该话题播放超 2000 万次,引发了全民热议。这场技术与情感的交融,借助数字人实现了嘉宾与过去自己的跨时空对话,让观众在感受情感冲击的同时,也领略到数字人技术的魅力。
此外,阿里大文娱 AI 数字人厘里化身综艺《盒子里的猫》的出题官,其数字人身份与节目科幻色彩完美契合。节目导演表示,随着剧情深入,还将考虑让厘里饰演更多角色。数字人在综艺节目中的参与,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吸引了观众眼球,还为节目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满足了观众对于新奇、多元内容的需求。
音乐领域:虚拟偶像大放异彩
音乐领域中,虚拟偶像作为数字人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星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以虚拟数字人的身份在娱乐直播和音乐领域融合发展,通过发布音乐作品、举办虚拟演唱会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她的形象设计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潮流,歌曲风格多样,涵盖了流行、电子等多种元素,为观众带来了独特的音乐体验。虚拟偶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音乐产业中艺人形象塑造和演出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持续产出内容,与粉丝保持高频互动,为音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虚拟偶像还在不断拓展其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她们可以参与品牌代言、广告拍摄等商业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与粉丝建立紧密联系,传递品牌价值和理念。一些虚拟偶像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周边产品,进一步延伸了其产业链,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推动着音乐产业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
文旅产业:数字人助力文化传承与体验升级
文旅产业正借助数字人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的双重升级。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虚拟数智人 “艾雯雯”,依托国博 140 多万件馆藏文物,为游客提供智能语音讲解服务,还通过 “艾” 看文物短视频、中华文明云展等形式,带领游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仿佛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贴身导游,随时随地获取详细的文物信息和历史背景介绍,大大丰富了游览体验,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国家京剧院推出的首位数智学生 “尤子希”,则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她身着京剧行头,身段步法皆从京剧演员身上采集而来,通过参与戏曲节目,与京剧演员虚实结合表演经典曲目,以现代、科技、年轻的独特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京剧这一国粹。这种将数字人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外,一些景区还利用数字人打造虚拟导游,为游客提供实时导览服务,介绍景区景点、历史文化等信息;或是举办虚拟文化活动,如虚拟庙会、虚拟民俗表演等,让游客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数字技术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数字人在文旅产业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还有效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推动文旅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媒体传播:数字人革新新闻与内容创作
在媒体传播领域,数字人正逐渐改变着新闻播报和内容创作的方式。各地广电媒体纷纷推出虚拟数字人主播,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 “时间小妮”、浙江广电集团的 “谷小雨”、湖南广播电视台的 “小漾” 等。这些虚拟主播能够实时进行新闻播报,其表情和动作与新闻内容同步,提高了新闻的观赏性和专业性。它们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互动,解答观众疑问,增强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连接。
数字人在内容创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媒体利用数字人进行创意视频制作、专题报道等,以新颖的形式吸引观众关注。数字人可以模拟不同的角色和场景,为内容创作提供更多元化的视角和表现形式,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数字人在文化娱乐行业的广泛应用,为行业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它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元化的创作工具,激发了创意灵感,推动了文化娱乐产品的创新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个性化、沉浸式的娱乐体验,满足了不同群体对于娱乐内容的多样化需求;数字人还促进了文化娱乐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了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融合,数字人在文化娱乐行业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数字人有望在更多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如在游戏中成为智能 NPC,根据玩家行为实时调整剧情和互动方式;在沉浸式戏剧中,与观众进行更加自然、流畅的互动,创造独一无二的观演体验;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通过数字人技术实现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高度还原,让文化遗产 “活” 起来。
但在数字人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伦理道德问题、技术标准规范缺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因此,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的制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数字人内容创作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数字人技术在文化娱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数字人作为文化娱乐行业的创新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行业的面貌,为我们带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娱乐新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数字人的助力下,文化娱乐行业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更多惊喜与感动。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