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刘邦原本只是一个混混,为何有资格接受秦王投降,彻底灭了秦朝?

自由的奶茶dsM · 昨天 22:45
公元前207年十月,咸阳城外显得比往常更冷清。秦王子婴提着传国玉玺,一路小跑,兵士们拉开厚重的城门,一窝蜂似的张望外面来人的阵势。刘邦靠着一身风尘和满脸倦意,站在城门外莫名其妙地成了第一个迎接终结的那个人。他自己也许有点懵,竟然在三年内,从街头的混混式亭长变成了灭秦的主角?但你别说,这大约属中国历史上最微妙的时刻,没人能想到节点会落在一个“外来户”的步伐里头。
1.jpeg

秦国的故事讲起来长。往前捯到西周,先祖给周王室养马,换了一片地,几十里大。周灭时攒人手救主,捞个国号“秦”。然后爷爷辈开始死磕、凑地盘、积攒人心,轮到秦始皇,终于一口气收了六国。结果一统天下后十四年,帝国垮台像纸牌屋,倒下那声儿真小,坊间都说,是雨夜嘛,曲终人散,主桌的菜都没吃完。
这么一翻下来,秦国皇室那点祖宗牌位,大概怎么拜都觉得不够通气。子孙辈血脉辛苦攒的江山,眨眼换了姓。刘邦接过玉玺时还能不能淡定?谁见得这路走得顺?三年前还在县里混混子、百无聊赖。说到底,把人急了、赶疯了,也能一夜间顶破天光。
2.jpeg

往后看这三年,真说得上有多英明?刘邦能上位,未必靠的是什么高明才智,倒是一趟又一趟的运气、巧合,还有身边人的一点推波助澜。可这么说也不公道。你只靠运气,没点魄力见谁都没戏。只是运气掺杂着人的野性,谁也分不清哪样多一点。
一般人说刘邦是底层,实际上不全是底层。祖辈曾在晋国当大将,后来迁到魏国、丰沛这带做官,刘邦他爷还当过县令。天下变了,家道随波逐流,从贵族到富农,旅途总归比农家娃还有底气。嚷着是农民起义,其实早年还能游学溜达。信陵君虽早死,他去魏国见到张耳,结下个谁也没把握当真会用到的交情。
3.jpeg

再看刘邦青年时分,并没穷到揭不开锅,兄弟刘交还能跟着浮丘伯读书,那老师是荀子。书香门第谈不上,清贫也无据可查。只是到了秦帝国头几年,家里老底快掏干净,刘邦考中亭长,混口饭吃。这种亭长,说好听的像派出所所长,说难听的就是地方上“有威信”的混混,左右都认识点人。萧何是县衙里的主吏掾,樊哙像是江湖好汉。要和干部兄弟、摊贩泼皮都能搭上腔,没点圆滑性子可做不到。
混混头子难登大雅之堂,谁家姑娘真敢嫁?刘邦与曹寡妇的那点纠葛,乡里人心里门清。日子就是这样子,将就着过。直到吕家为避祸来投,便顺水推出吕雉,连带贴进去一点家底。刘邦也就攀上了这根靠山,算不上风光,起码能过日子。也有人嘀咕,那时刘邦娶妻生子,日子总算看清天光,但谁料到天一黑,秦始皇突然驾崩。
4.jpeg

这时的刘邦,看着朝廷大肆征调百姓,沛县的苦役直接由他押着去咸阳。可苦力们路上接二连三潜逃,出逃越多,刘邦离死得越近。如果把人全押不回来,秦律可不会留情。他权衡再三,干脆放人,逃回沛县山里。大难之下才是破局之机。
过了不久,大泽乡的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沛县立马被波及。说法有点不同,起初意欲造反的并非刘邦本人,而是沛县县令。他筹划得倒精细,明里暗里动用萧何去“请”刘邦,准备外应内合攻打县城。规划挺好,可到了关口,这县令又临阵反水,想反手把刘邦一干人锁起来。
5.jpeg

通常这样,造反失败的多被灭口,但事情偏偏歪了。萧何比县令明白,自己和家人已成弃子,反正死路一条,索性豁出去帮刘邦冲城。这一步棋走得险,前后两头不挨,一脚踏出悬崖边。刘邦半明半暗蹭到主位,自然就成了带头人。
刘邦此时真有点说不上是幸运还是无奈。大家推举萧何当头,萧何推脱;推来推去,只见刘邦“咚”地坐下,说谁干都一样。要说这有什么运筹帷幄?大约只有一种“我就得是我,不然谁”的粗野和倔强。当时许多人都困惑,明明乱世英才如云,咋就刘邦蹦出头?只能说沛县乱局一变再变,谁都猜不到后手。
6.jpeg

部下有了,地盘守住,刘邦开始对外扩张。起初真不难,秦军眼里小角色不算啥。三个月扩军至三千人,距离陈胜吴广起义不过转瞬。可雍齿的倒戈让刘邦栽了个大跟头,丰邑丢了,士兵折损,连根基都险些不保。就是这种困局,让他慌了神,只想投奔大山头。
等张良带着部曲现身,仿佛人生又开了外挂。说来蹊跷,这次碰头能不能称得上是刹那等了百年?也许算,也许不算。反正张良成了刘邦的救命稻草。有了他,刘邦稳下来、反扑成功。至于说“机会来的时候要主动抓”,有时候真不是谁会抓,是机会非要缠上你。
7.jpeg

可是任何胜利都不牢靠。项梁强势登场,拥立新楚王,分权排阵。刘邦地盘扩张了,可自主权却没几个钱。明明拼杀得辛苦,结果不得不看项梁的脸色。说他不算小诸侯已不妥,论谋略却像是棋盘上的卒子。
转眼项梁死去,项羽俨然成楚军新柱。刘邦倒被半推半就摆脱项家枷锁,却又不得不入楚国军策再排座次。乱局之下,各路旧贵族角逐,楚系人物把刘邦视作外客。走西线攻略关中,给刘邦安了一个几乎无人生还的活。当时谁都明白,谈判桌其实冷得要命,谁用谁,谁坏谁都不在话下。
8.jpeg

西路军主帅的称号犹如刀锋挂在脖子边。刘邦要是不答应,等着失去一切;答应下来,还有一点翻盘的悬念。奇怪的是,你看他一路苦战,秦军主力还真没人挡他。按理说,也许早该“关内虎狼”,结果反倒是因为大战主力全在巨鹿那一头,刘邦相对轻松推进。
再往后,巨鹿一役项羽大胜,章邯失去了斗志,赵高杀了秦二世,秦国上下哗然。那边厢章邯投了叛军,这边刘邦正好赶往武关,秦军自己都快溃散了。张良在一边出谋划策,该劝降的劝降、该偷袭的偷袭,刘邦像踩了狗屎运,兵不血刃地撕开帝国咽喉。
9.jpeg

洛阳城移到咸阳,大军轰进秦腹地,士气高涨,感觉谁都无法阻挡。其实进展并没有想象中神速,攻进武关不易,深入关中也不是一路绿灯。可命运就像想开了玩笑,层层推送,一步到位。敌人自己瓦解,那一刻谁都说是“天意”,都把自己牵进“天命”的圈套里。
这回刘邦真成了关键角色,子婴开城投降。四下安静,交接仪式做完,后头等着的才是新的乱局。楚汉逐鹿的发令枪算是响了。人在高处未必比低谷时更踏实,刘邦掌控咸阳,兵锋直指西川,一切都晃悠悠算不上固若金汤。
10.jpeg

纵观这一连串失控的偶然,得承认刘邦走到今天,大半靠着磕磕碰碰中的巧合。如果没了张良?如果项梁不死?如果萧何不是那个节点出手?有多少能够说得准?某种程度上,将历史往回搬,看似有迹可循,实则骨子里都是混沌,逢赌必赢的局面,反而让人后背发凉。
但这世界莫名其妙就是轮到刘邦了,旧朝一夜溃败,他顺路上前捡起了秩序。凑巧也好,朴实也罢,新故事就这么冷不丁开始了。剩下的风暴、机遇和险恶,好像都被卷进新的回旋里。
11.jpeg

至于凭什么偏偏是这一波?人说得清,也说不清。棋子走错一步,江山换了主人,天亮或者天蒙,谁的理都没用。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自由的奶茶dsM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