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这块地方,过去几十年一直是美国的地盘,但现在风向变了。美国的影响力在下滑,中国却在一步步往上爬,西方国家也开始看清这个事实: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正在起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是小打小闹,迟早会带来质的飞跃。作为一个中国人,看这个趋势挺有意思的,今天就来聊聊为啥美国在中东混不下去了,中国是怎么崛起的,还有西方国家咋看这个事儿。
美国在中东为啥不行了?
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下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原因挺多,归根结底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1. 军事干预和政策失误,信任没了
美国在中东的名声早就臭了,尤其是2003年那场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听着挺威风,但之后伊拉克乱成一锅粥,恐怖主义抬头,美国自己也没捞到啥好处,反而被骂得狗血淋头。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美国又瞎掺和,支持政权更迭,结果利比亚和叙利亚直接崩了,难民潮、极端组织满地跑,地区国家一看:这大哥靠不住啊。美国这些年搞的军事干预,基本没一个有好下场,沙特、埃及这些盟友心里都开始打鼓。
2. 国内政策转向,顾不上中东了
美国自己家里的事儿也让它在中东掉链子。特朗普上台后喊“美国优先”,不想在中东花太多钱,军队撤了不少,经济援助也缩水。拜登接手后虽然想修补关系,但美国人的心思明显不在中东,盯着亚太和中国使劲。2021年阿富汗撤军那叫一个狼狈,喀布尔机场乱成菜市场,中东国家看了直摇头:你这大哥还行不行啊?军事基地少了,承诺也没以前硬气了,盟友自然觉得心里没底。
3. 能源依赖少了,兴趣也淡了
还有个大变化,美国现在不那么稀罕中东的油了。页岩油技术一搞起来,美国自己都能出口石油,对沙特、伊朗这些产油国的依赖直线下降。以前中东稳定对美国是命根子,现在无所谓了,战略重心自然就挪窝了。中东国家也看出来了,美国不像以前那么上心,关系慢慢就冷了。
中国在中东咋就起来了?
反过来看,中国在中东是真抓住了机会,靠经济和外交两把刷子,影响力蹭蹭涨。
1. 经济实力硬,能源合作深
中国经济这几年牛得不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源需求特别大。中东是油气宝库,中国自然不会放过。跟沙特、伊朗、阿联酋这些国家的石油天然气贸易一年比一年多,2022年跟中东的贸易额都飙到5000多亿美元了。沙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伊朗也有大把合作协议。中国有钱有市场,中东国家乐意跟咱做生意,关系自然近了。
2. “一带一路”给力,基建开路
“一带一路”真是中国的一张王牌。中东国家经济单一,靠石油吃饭,早就想多元化发展。中国正好带着钱和技术来了,修港口、建铁路、搞工业园区,实打实帮当地发展。比如阿联酋的哈利法港、沙特的吉赞港,都是中国企业参与的大项目。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也有中国投资。这些项目不光给中东国家带来钱,还创造了就业,口碑自然好,中国的影响力也水涨船高。
3. 外交政策接地气,不瞎掺和
中国在中东的外交特别聪明,不像美国爱指手画脚。中国一直说不干涉内政,尊重人家自己的选择,不搞什么民主改造那一套。中东国家烦透了西方的说教,觉得中国这态度靠谱。比如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支持巴勒斯坦的合法权益,同时跟以色列也保持友好,这种平衡做得挺好。2023年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更是让中东国家刮目相看:中国不光会赚钱,还能干大事儿。
4. 文化教育搭桥,软实力加分
别小看文化交流,中国也在中东下了功夫。孔子学院在中东开起来,教汉语、讲中国文化,让当地人觉得中国挺亲切。还有奖学金项目,吸引中东学生来中国留学,这些年轻人回国后不少成了“中国粉”,无形中拉近了距离。相比美国老拿人权说事儿,中国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更容易让人接受。
中国在中东的崛起不是靠运气,是经济硬实力加上外交软手段,步步为营干出来的。
西方国家咋看这事儿?
西方国家也不是瞎子,美国衰退、中国崛起这个趋势,他们看得清清楚楚,也开始琢磨对策。
美国在中东退一步,西方就担心那儿变成没人管的真空地带。伊朗、土耳其这些地区大国可能会趁机扩张,冲突说不定就起来了。还有极端组织,像ISIS这种,西方怕它们死灰复燃,威胁全球安全。欧洲国家尤其紧张,毕竟中东乱了,难民就往他们那儿跑。
中国跟中东的能源合作越搞越大,西方有点坐不住了。中国要是掌控了更多能源话语权,西方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就得打折扣。而且中国在中东的投资还带动了当地经济,阿联酋、沙特这些国家跟中国的贸易越来越火,西方觉得自己被挤到一边了。
中国“不干涉内政”的路子,跟西方的理念对着干。西方老拿人权、民主压人,但中东国家不吃这套,反而觉得中国好说话。加上中国在地区冲突里当调解员,比如沙特伊朗和解这事儿,西方觉得自己调停老大的位置不保了。
西方也不是光看着,他们也在动脑筋。欧洲国家开始跟中东搞能源合作,推可再生能源项目,想少靠中东的油。美国虽然撤了点兵,但还想通过军事合作和安全援助保住影响力。西方智库和媒体也盯着中国在中东的动向,研究中国的意图,想摸清底细。还有国家开始反思过去在中东的霸道做法,试着用经济合作拉近关系。
西方看明白了,中东这盘棋不好下了,他们得变着法儿跟上节奏。
中国在中东的代表人物:翟隽
说到中国在中东的崛起,不能不提翟隽,这位中东问题特使真是个关键角色。他2019年上任以来,忙着跑中东各国,干了不少大事儿。2023年沙特伊朗和解,他就在幕后出力,2024年又促成巴勒斯坦14个派别签《北京宣言》,这都是硬实力加外交智慧的结果。翟隽懂阿拉伯语,对中东文化门儿清,谈起事儿来不虚,中东国家挺买他的账。他代表了中国在中东的新形象:务实、有担当。
中东这地方,未来几年肯定还得变。2025年以色列和伊朗打了一仗,虽然停火了,但和平脆弱得很。中国可能会趁机多出力,推和平进程,比如重建项目或者调解冲突。“一带一路”还会继续推下去,伊拉克、叙利亚这些地方的重建,中国企业估计能分一杯羹。伊朗想加入金砖国家,中国也支持,未来中东国家跟中国的经济圈子可能会越拉越大。
不过,中国也得小心。中东水深,政治军事上还得悠着点,别陷进去。西方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可能会加码跟中国抢影响力。中东的格局,估计会越来越像个多极化的舞台。你觉得呢?中国在中东的路子还能走多远?欢迎聊聊你的想法!
参考资料
曹小曙,詹小美,王天琪主编;党小虎著. 《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 3 生态卷》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