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NBA自由市场刚开启不久,一条消息让球迷们直呼“看不懂”:33岁的立陶宛中锋约纳斯·瓦兰丘纳斯决定放弃NBA剩余2年2340万美元的合同,转头和希腊豪门帕纳辛纳科斯签下一份3年1410万欧元的合约。表面看是“降薪”,但仔细算账,这可能是他职业生涯最精明的决定。
瓦兰在NBA打了13年,从猛龙到灰熊再到鹈鹕,场均13+9的数据证明他是个靠谱的传统中锋——能抢板、能终结,虽然比不上约基奇的全能,但绝对算得上硬汉。两天前,他还被交易到掘金,本以为能辅佐约基奇冲击总冠军,结果转头就去了欧洲。这反转比剧本还快。
为什么?三个字:**性价比**。
NBA的2340万看似更多,但实际到手的可能还不如欧洲的1410万欧元。美国高税率、州税叠加,球员实际收入可能只剩一半;而欧洲不少国家有税收优惠,加上帕纳辛纳科斯开出的还是税后年薪。更关键的是,这份合同**全额保障**,而他在NBA的第二年1000万是无保障的——万一被裁,连底裤都不剩。
除了钱,瓦兰的选择还关乎“存在感”。在NBA,他永远是配角,甚至可能被边缘化;但在帕纳辛纳科斯,他是核心,能带队争欧冠(欧洲篮球联赛冠军),还能离立陶宛老家更近。用网友的话说:“钱多事少离家近,还能当大哥,这波血赚。”
掘金这边倒也不亏,本来交易就是为了甩掉萨里奇的合同,瓦兰不来还能腾出名额签别人。但对瓦兰而言,这次跳槽更像是对NBA现实的清醒认知:在这里,老将的尊严和保障往往敌不过生意场的冷酷。与其赌一个不确定的冠军梦,不如攥紧实实在在的欧元和话语权。
说到底,NBA是梦想的舞台,也是生意的修罗场。当瓦兰头也不回地走向欧洲时,他或许在告诉年轻人:有时候,**“鸡头”比“凤尾”更香**。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