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毕业10年后再看高考,比成绩更能决定人生走向的,是这5种能力

有书共读 · 5 天前
文 | 有书烛龙


又是一年高考季,这几天正是全民关注的时刻。


十年寒窗,一朝赴考。


一张准考证,就像一把钥匙,通向梦想的象牙塔,也压得千万人心头喘不过气来。


十八岁时,很多人以为人生的分水岭就叫高考分数线。


考得好便是鱼跃龙门,一生富贵;考得差便是万念俱灰,郁郁终生。


1.jpeg



可等毕业10年、工作5年、摸爬滚打了无数次以后你会突然发现——


高考的确是一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转折点,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真正逐渐拉开差距的,往往是我们在后天不断积累与磨炼出来的5种关键能力。


以下这5种能力,或许你也有,但你可能从未意识到它们如此重要。



<span/>拆解问题的“落地力”


你越能把愿望拆成一步步可行的动作,就越能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很多人以为,命运只能接受,无法改变。


但山里的一个女子,用行动证明了——哪怕出生在最闭塞的地方,只要有人点一盏灯引路,你就能走出黑暗、照亮自己的人生。


这盏灯,正是张桂梅老师。


作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她想让大山里的女孩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这对于一个没钱、没资源的乡村老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她把“让女孩读书”这个庞大的理想,拆成了每天跑一户人家、做一场家访、说服一个家长。


多年来,她累计走访了1500多个学生家庭,行程超过10万公里,坚持家访和劝说,十几年如一日。


到如今,她已经累计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走出大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理想主义者”——想考研、想跳槽、想写书、想创业……


但光想,不拆,不做,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


正如荀子所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实现梦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无数个小目标、一步步坚持累积起来的结果。


只有每天进步一点点,逐步克服困难,梦想才能渐渐变得清晰可及。





<span/>对抗内耗的“钝感力”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
“真正强大的人,是能够抵挡住外界干扰的人。”


而著名作家钱钟书,就是“钝感力”的典范。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中文小说”之一。


然而,刚刚出版时,这部作品却遭遇了不少质疑和批评。


有人说它晦涩难懂、节奏缓慢,甚至不认为它像小说。


面对这些声音,钱钟书却没有任何回应。


他选择了更坚定的方式:沉心写作。


当外界议论纷纷时,他潜心创作学术论文、翻译著作,提升自己的学识与写作功力。


面对读者的质疑,他岿然不动,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与学术研究。


几年后,《围城》逐渐被社会认可,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而钱钟书也不需要再出来“反击”任何批评,因为他的作品已成为最有力的证明。


这就是“钝感力”——一种对外界无关紧要的批评和情绪的迟钝反应。


你不是要变得麻木,而是懂得屏蔽那些不值得的情绪干扰。


在职场里,你可能会遇到指责、不公、八卦、无意义的比较;


在婚姻里,你也可能会经历被忽视、被误解。


但聪明的人,不是任由情绪爆发,而是能快速让情绪过去、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


真正的成熟,是让自己变得“该敏感时敏感,该迟钝时迟钝”。





<span/>主动破局的“探索力”


如果命运没安排的路,那就靠自己开出一条来。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董宇辉原本是一个西安的普通英语老师,每个月只有五千的月薪,勤恳工作多年,但依然收效甚微。


随着“双减”政策和疫情的双重冲击,线下培训行业遭遇巨大冲击,许多培训机构倒闭,大量老师失业。


新东方也不得不调整战略,关闭了部分线下业务。作为新东方的一名讲师,董宇辉也面临着职业转型的巨大挑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董宇辉没有选择等待命运,而是主动拥抱未知,踏上直播带货的道路。


作为一名讲师,董宇辉并不懂得如何推销产品,但他懂得如何吸引“学生”。


他在讲货时,加入了文学、历史、人生哲思。


他把“直播卖货”变成了一堂堂“人生课”。


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文化带货”方式,董宇辉成功吸引了大量粉丝,迅速走红,成为东方甄选的“灵魂人物”,被观众称为“最有文化的带货主播”,成为许多人心中平凡逆袭的典范。


没有人告诉董宇辉他可以这么做,是他自己主动摸索出了一条路。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逆天改命,但每个人都能主动打开一个可能性。


哪怕是转行学技能、考个证、做副业、写公众号、学剪辑,只要开始探索,那便“车到山前必有路”。





<span/>长期坚持的“续航力”


能走到最后的人,往往是最稳的那一个。


褚时健曾是云南红塔集团的掌舵者,后来因企业改革和政治风波被判刑入狱,经历了人生低谷。


74岁时,他出狱后并未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搬到云南哀牢山,开始亲自种植橙子。


从零开始,他一点一点学种植、学灌溉、学市场销售,十年如一日,最终培育出了被誉为“中国最好吃的橙子”——褚橙。


他的故事流传广泛,正因为他在跌入谷底后,没有放弃重新出发的决心与坚持。


很多人毕业后3年,就觉得“人生定型了”;


30岁以后就开始焦虑“转行来不及了”;


40岁以后就默默接受“这辈子只能这样过了”。


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只要你还在跑,就不算输。真正决定你能跑多远的,是你的续航力,而不是你起步的速度。





<span/>接纳不完美的“自洽力”


与其追求完美的人设,不如练习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周杰伦刚出道时,被许多人吐槽“咬字不清”。


很多人说他是“唱歌最不像歌手的人”。


他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唱歌,甚至一度想要调整唱法以迎合大众口味。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意识到,改变自己迎合别人的期待并非长久之计,反而让自己失去独特的风格。


于是,他选择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将那种模糊的咬字变成了自己的标志。


现在大家一听到模糊的“咬字”,就能想起周杰伦。


不完美,成了他最大的标签,也成了他无法复制的个性。


自洽不是完美,而是你能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继续走下去。




高考,是人生第一个被量化的“节点”。


那年,我们以为成绩决定了未来的宽度和高度。


可多年后才明白,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是那些成绩单之外的能力:


拆解问题的思维、熬过内耗的韧性、主动探索的精神、长期坚持的定力,以及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的勇气。


这些能力,不在教材里,不进考场,但它们藏在你每天的选择中,每一回继续走下去的坚持里。


它们帮你度过低谷,也能够助你重启人生。


所以,不管你此刻是刚走出考场的少年,还是已在职场打拼多年的成年人,愿你都能带着这5种能力,在自己的故事里,写出一份属于你的“人生高分”。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有书共读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