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意,也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意。
就本质来讲,蔡澜就是个普通老人,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了自己的一生,我行我素,自得其乐。
别人对他好奇,大概是因为他不像大众那样走“生儿育女”路子,对工作对人生,他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
但蔡澜的聪明就在于可以自我营销,把乐趣变成饭碗,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批判的。
有人批评他精致利己,缺乏社会责任感,可他只要不妨碍到别人,就谈不上罪过吧。谁人背后不说人,蔡澜也会批评一些人,都是人之常情。
看了蔡澜的“最后一幕”,不禁心生恐慌:人到晚年,最重要是理性
从现实功利的角度来看,人们生儿育女大概也是一种“利己”。当然,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确实是无私的,伟大的。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人类从古至今绵延下来的生存策略,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老”意味着失去行动能力,身体虚弱,甚至是在病苦之中。
因为社会丛林、人性自私和贪婪等因素,一个失能的老人是危险的,这时候他(她)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子女。
这也是人类比动物“文明、进步”的地方,如果是在动物世界,衰老的雄性动物大概就会被族群抛弃,然后自生自灭,或者就是被其他动物吃掉。
蔡澜大半生游走江湖,对于人性的复杂和恶意恐怕是心知肚明的,他最后选择在酒店养老,并招聘好几个人来服侍自己,也颇有深意。
很少有人会真正的、长期对一个失能的老人好,除非这个老人还有威慑力!
不妨做个假设,假如你是蔡澜,你有钱,也有亲属,但不能指望侄子侄女来服侍自己,给自己养老吧,而且你独来独往惯了,不想麻烦别人,你怎么办呢?
就是商业层面的设计,采取市场化策略,选对人,而且要有制衡,钱肯定给很多,但又不至于太多。
另外亲属、义子等的存在也是一种震慑。同时蔡澜很聪明的做法就是晚年经常曝光自己,他还开直播,还喜欢跟粉丝聊天,乃至卖货。
想一想,他是缺钱吗?他是想出名吗?或许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在香港那个地方,蔡澜作为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他自然不会把自己的晚年保障寄托在法律和周围人的善心上。
人性复杂多变,江湖险恶,一个人行走江湖,关键是靠脑子好使。
善始善终需要足够聪明才能做到。
聪明人就不会给周围人犯错的机会,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明白自己如果有钱就会惹人觊觎,如果大脑不够理性,缺乏力量的话,很容易被人吃干抹净。
所以很多有钱人都是深居简出,不好交友。相信如果蔡澜是一大家人住在一起,他也不会经常抛头露面。
人生如戏,要想演好最后一幕戏,蔡澜估计也是费了很多心思,对于财产有了妥善的安排。而且他到临终前应该都是头脑清醒的,他深知只能靠自己,如果脑子乱了,那自己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块肥肉。看看李春平的故事,他晚年就是被人操纵了,财产和自由也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
其实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富豪如果安排不好自己的财产和身边人的关系,也很难有善终。
在面对一个失去智力和能力的老人的时候,人性的恶意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由此可见蔡澜还是有修为的,他没有让自己的落幕剧变得很难看。
如何有个较好的老年?
老年谈不上有多少幸福和快乐,但有钱就比较好过一些。蔡澜还是比较实在的。毕竟经济是基础,他又长期在资本社会,深知钱的重要性。
对他来说赚钱不是很难,他也不需要更多钱了,他晚年在意的是“走得好”,而在走之前生活还能保持一定的水准,这就需要智慧了。
身体可以渐渐失去机能,但大脑不能失去思维能力,比如说一个衰老的帝王如何驾驭周围的人呢?就是靠洞察人心,就是靠平衡,以人治人,利用人性的弱点,恩威并施。
换个角度看,这样的人生确实很苦,几乎没有松一口气的时候,但不这样怎么办呢?
一个老人不可能完全听天由命的。最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最好还是在进入老年之前就做好准备,对钱有安排,对资产有分配,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身体和大脑,以及处理好人际关系,最后还有真心对你,愿意且能够为你负责的人。
哪怕你是住养老院,有后辈经常来看看你,也比孤苦无依好很多。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