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罗马密信里康熙最后一刻!传教士目击雍正真相,百年篡位案反转?

拾趣杂谈 · 5 天前
1722年寒冬深夜,北京畅春园烛火摇曳。69岁的康熙帝病榻喘息,皇子们跪在殿外不得入内。步军统领隆科多突然喝令:“闭九门!”紫禁城瞬间封锁。戌时(晚7-9点),一代雄主驾崩。隆科多当众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皇帝位!”十七阿哥允礼闻言“神色乖张”,策马狂奔回府;十四阿哥拒向新帝叩头;九阿哥更在雍正面前“箕踞对坐”。朝野顿时炸锅:“诏书原是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了于四子!”
1.jpeg

01 篡位疑云的致命漏洞
“改诏说”流传甚广:汉文“十”改“于”看似容易,实则三大铁证戳破谣言:
① 清代诏书必用满汉双语,满文“十”(juwan)与“于”(de)字形天差地别
② 公文“于”字必写繁体“於”,笔画繁复无法篡改
③ 诏书必称“皇某子”,“传位皇十四子”删“十”字便成“传位皇于四子”,狗屁不通
台北故宫现存《康熙遗诏》虽写“皇四子胤禛继位”,实为雍正登基后补拟——明清惯例皆由新帝代拟遗诏。
更蹊跷的是雍正三次自述继位场景,关键证人越说越多:
- 登基初称“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 五年后改口“召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
- 七年抛出《大义觉迷录》,列出八位皇子见证名单
可名单上的政敌允禩、允禟,此时已被雍正铲除殆尽。
2.jpeg

02 西洋教士的临终实录
当清宫档案成罗生门时,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的密信揭开惊人内幕。这些康熙御前传教士的私信,记载了畅春园最后三小时的真相:
德国传教士戴进贤急件直击:“老皇帝驾崩当日,当着所有皇子面,指定四子为继承人”。
葡萄牙教士高尚德补充:“临终前三小时,康熙召皇四子继位,排除了被囚的大阿哥、二阿哥,以及自由行走的三阿哥”。
西洋记录透露两大关键:
① 康熙神志清醒当众传位,皇子均在现场——与雍正后期说法吻合
② 戴进贤笔锋一转:“新帝年过四十,较之老皇帝,对传教士尤为冷淡”——冷静务实的雍正跃然纸上
这与《清圣祖实录》矛盾:实录称康熙临终只召胤禛谈病情,传位大事只字未提。谁在说谎?
03 龙椅背后的血腥博弈
即便有口谕,雍正登基仍步步惊心。登基大典上,生母德妃乌雅氏当众拒受跪拜:“皇帝受贺要紧!与我行礼免了!”八阿哥苦劝良久才勉强成礼——她心系的,是西北领兵的十四阿哥胤禵。
九门封锁的七天里,隆科多与雍正完成权力交割。这位步军统领登基次日即封一等公、吏部尚书兼掌九门兵权。《永宪录》载:“隆科多护雍亲王回宫哭迎,诸王非令不得入”——卫戍司令已成新帝铁盾。
反抗者结局惨烈:
❌ 八阿哥、九阿哥被削爵圈禁,折磨致死
❌ 十四阿哥守陵软禁至死
✅ 唯十三阿哥允祥成肱股重臣,总管户部、军需、禁卫三要职
04 紫外线下的终极拷问
三百年后,台北故宫的康熙遗诏接受紫外线扫描,罗马密信墨迹渐淡。当学者比对传教士笔迹时,可会照见历史真相?雍正虽背负篡位疑云,却以雷霆手段推行摊丁入亩、创立军机处,为乾隆盛世奠基。
朝鲜使臣金演曾记:康熙弥留时解下顺治所赠念珠给雍正:“此物赠尔,有意存焉。”然帝王传位,岂能只托于一串佛珠?
畅春园那夜烛影,照见的是明君即位,还是权力窃取?您认为真相究竟何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高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拾趣杂谈
TA还没有介绍自己。